公务员考试面试宝典(包你夺魁)(4)
从而化解自己的窘迫。因为考官提这种问题并不是为了难倒考生或难为考生,正是这种问题才可以充分表现考生的应变能力与卓越的才识和魅力。
1927年浙江省某县选录县长,朱懋祺前去应考,在顺利通过笔试后进入面试。主考官朱家骅一言不发,观察着考生流利自如地回答其他两名考官提出的问题,末了主考官朱家骅向考生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意欲试探考生的水平到底有多高,他问:“《总理遗嘱》朝会、纪念周都要诵读,无不烂熟,请你回答一共有多少字?”考生朱懋祺自知难以回答如此脱离常规的问题,既如此,与其回答不出被考官轻视,还不如大胆“以难制难”反问之:“主考官的尊姓大名,天天目睹手写,也已烂熟,请问总有几笔?”结果是主考官朱家骅十分赏识这样的回答,欣然录用了他。
这个例子尽管不是公务员考录的例子,但其一样可以给应试者以启发,对于考官的“发难”,如法炮制,做巧妙的应答。
“以退为进”本身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它不是单指“退”,比如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等,“退”只是手段,而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进”——让考官接纳你。 因此“退”有几个原则:
(1) 可能“进”的时候,不“退”。(考生有时也须这样,但这不是“以退为进”要谈的) (2) 在考官的意想不到的时候“退”往往比“进”的可能性和效果要好一些。出奇兵方
能制胜!
(3) 原则性的问题不宜采用这个技巧。如果考官问考生是否适合这个职位,考生也以退
为进,回答说:“现在不合适,但录取我后,我会努力使自己做好这份工作的。”这样的“以退为进”最终将只留给考官“退”。
九、 进行恰当的解释
在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
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或者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 “解释”本身并不难,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而不致于文过饰非,“越描越黑”,这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1. 解释的态度应端正
考生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考官要求你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很多时候,考官并不是真地不懂或没听清,他们也不是想搞清楚你到底懂多少。考官要求考生解释某一问题,往往考察的就是考生会不会解释。
考生也不能因为自已被误解或自己的回答被怀疑,需要自己做出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
考生在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大家都有体会,有时候单纯的解释的态度就以解决问题,消除误会。
2. 应适时收尾
当解释实在难以奏效时,考生不必着急,“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考生已经做了某个判断,考生往往很难改变他的观点。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考生若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非要让考官明白,那样就可能将考生与考官的关系开僵。
3. 有理有据
解释其实就是阐明考生的论点的论据。在你确凿的证据和一定的逻辑推理的支持下,考官将很容易接受考生的解释。
“有理走遍天下”至少在面试考场是行得通的。
4. 实事求是
解释时若真实情况难以直言,请考生不要寻找借口、强调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乱加说明。 考生若有不便直说的或不愿在考场表露的事情,可以如实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
5. 承担责任
当考生被要求解释自已过去工作中的失误或某些不足时,若仅仅说明事情的经过而回避自己的责任,就不明智了。
欲通过自己的解释获得考官的信任和谅解,考生最好勇于承担责任。请放心,对此考官不会只注意“错误是谁造成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谁承担的责任并做了怎样的解释。” 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考生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后果会很严重。有的问题甚至只需自己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懂,不用解释。例如考生迟到五分钟,除非有确实的理由,否则不要解释,坦然诚恳地向考官道歉就可以了。
6. 间接解释
即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解释,包括自己原单位领导、大学的老师、奖状证书等书面材料以及媒体资讯等等。引用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解释将增强自己解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十、 掌握常用句式和“万用语”
有时候考生需要拖延回答的时间以斟酌字词;有时候考生一时紧张忘了话题;有的时候考生希望自己的表述会有更好的“外壳”;在这些情况下为了能对考生有些帮助,我们整理一些常用句式和“万用语”,供考生选用。 “坦率地说??”
“我能适应这份工作是因为??” “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
“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对我的情况表示满意??” “我希望您能理解??”
“您的问题让我很难回答,因为??”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我很高兴您能欣赏我的观点??” “我盼望着将来继续和您合作??”
“这是我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和想法??” “听完的解释后,您也许会同意我的观点??” “当时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您认为我的回答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这样理解您的话对吗?”
“在我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必须强调??” “您对我的建议正是我准备实现的目标。”
“这是从中总结到的教训,相信以后我不会再发生同样的过失。” “的确”、“是的”、“当然”。
十一、 注意面试用语的“禁忌”
这里集中讨论一些面试时考生不该使用的语言风格或样式等,以供考生借鉴:
1. 自已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
有些考生前一句话刚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外壳”水泄不通,难以让考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考生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所以??换句话说??”
2. 语言的反复追加
当考生说话时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就会令考官烦躁了。
3. 确定性的两个极端
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考生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考生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了??”另一些考生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4. 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
如果考生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其内容再精彩,也会令考官乏味。考生应尽可能地变换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例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成:“因此”、“由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5. 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
有的考生经常使用“众所周知??”“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那样??”等话语,似乎面试考场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说话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6. 去掉口头禅和伴随动作
一个人的面庞上可能会长几颗痣或者“青春痘”,对此我们一般很敏感,会想方设法把它们去掉。一个人的“言语形象”也可能带着一些“斑痕”,如反复使用的口头禅“那个、那个、然后、呃”等以及诸如扬眉、歪嘴角、搔头发、抹鼻子的伴随动作。请考生把这些语言的“赘生物”清除干净!
7. “标点符号”的运用
多用冒号——不要节外生 …… 此处隐藏:135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建筑文档]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
- [建筑文档]2013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数学历年真题
- [建筑文档]高中信息技术课flash知识点总结 - 图文
- [建筑文档]电工实训 - 图文
- [建筑文档]最高院公告案例分析100篇(民商篇)
- [建筑文档]南开中学高2017级14-15学年(上)期末
- [建筑文档]五粮液集团战略分析
- [建筑文档]鲁教版(2012秋季版)九年级化学 酸碱
- [建筑文档]超星尔雅2017中国哲学概论自整理题库答
- [建筑文档]关于成为海口金盘饮料公司材料独家供货
- [建筑文档]LNG学习资料第一册 基础知识 - 图文
- [建筑文档]四年级品社下册《好大一个家》复习资料
- [建筑文档]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建筑文档]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嵇康
- [建筑文档]坚持追求真爱是理智的行为 正方一辩稿
- [建筑文档]湘西州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存在的
- [建筑文档]园林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文档]计算机长期没有向WSUS报告状态
- [建筑文档]日语最新流行语
- [建筑文档]B62-016 景观进场交底专题会议
- 2018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
- C语言基础题及答案
- 电气控制及PLC习题及答案
- 都昌小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 GMAT作文模板正确使用方法
- 俄军办坦克大赛:中国99式有望与豹2A6
- 成本会计练习题
- 酒店餐饮业最流行的5S管理方法
- 2014-201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说课、
- 2013年结构化学自测题 有答案版
-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游览解说词(附
- 窗口文明单位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
- 2018满分超星尔雅就业课后练习期末答案
- 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
- 苏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 第4章 曲轴模态分析
-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思考
- 武汉CPC导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