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实用模板 >

地理课堂提问技巧探讨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3
导读: 探讨课堂提问新模式 营造地理教学浓氛围 安化十二中:薛欣欣 【摘 要】问题,是指在认识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或疑惑。有问题存在,人们就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会有强烈的思维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创新能力。因此

探讨课堂提问新模式 营造地理教学浓氛围

安化十二中:薛欣欣

【摘 要】问题,是指在认识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或疑惑。有问题存在,人们就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会有强烈的思维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问题为中心,精心设置情境,巧妙地设疑、质疑和激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造就出具有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课堂 提问 设计 思考

正文:

问题是思维的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比传授学生一个知识点更为重要,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能培养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本文就以地理课堂教学为例,提出对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以供大家探讨

一、提问技能运用的一般原则

(一)针对性:

1、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俗称课堂提问应“设在重难点,问在无疑处”。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是学生在课堂上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学生听课情况,特别是一些思维能力强但上课不专心听讲,容易开小差的同学,给予提问,暗示他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这不是为难学生,也不是搞突然袭击,而是提醒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是暗示的信号。

(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矛盾或与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相矛盾的地理现象,造成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在讲述日界线内容,可以提问学生:一个人一年中有没有可能过两次生日?如果有是如何产生的?在学“地球的运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提问“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四季的变化?如果地轴垂直于公转轨道面,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赤道,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提问,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层次性

问题设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一是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二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高中地理教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按认知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四)整体性

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但有的教师只提极少数学生回答(一般是成绩好的学生),有的甚至先点名后提问,点到的学生思维紧张,措手不及,思维受阻回答可能不尽如人意,没被点到的学生则可能袖手旁观,达不到调动整体学生积极学习的效果。有的提问可让全体学生抢答,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例如:在学“湿地的作用”时,我们可以设计:请同学们以“如果没有湿地,会 ”的句式说话。让同学抢答。

(五)创新性

有些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似乎没有什么疑问事,但在此时,用新异突起的刺激信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转化为有意注意,则往住能深化题意,开拓思路,并激励学习情绪。如在现代化运输方式中,教材中列举了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同学根据生活实例,都可以理解接受,如此时提问:空中索道缆车及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属于哪种运输方式时,就可以深化运输方式的知识,认识到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运输方式还会不断发展。

(六)激发性

教师应从自身教学的特点出发,肩负起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并把这种责任感、使命感融入自己的感情之中,然后通过自己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去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点燃他们求知欲望。如讲完野生动植物遭受严重破坏后,我痛心地对学生说:由于人们滥捕滥猎,不少野生动植物资源日益枯竭,面临灭顶之灾。野生动植物也似乎在向我们哭诉: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面对这种状况,该怎么办?人类能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学生听后,一种危机感、使命感油然而生,稍加思索,他们便纷纷举手献计献策。

二、提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引人阶段

在即将提问时,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这一问题,可使学生对提问做

好心理上的准备。因此,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标志,表示将由语言讲解或讨论等转入提问。例如,“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共同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好,通过上面的分析请大家考虑 ”等。积极思考。之后,老师指名回答,若回答不全面,教师启发,“哪位同学有补充”?若回答错误,老师应说“哪位同学有不同意见?最后老师明确答案。如果提问是先叫起一个同学,再说问题,被提的同学很紧张,其他同学大松一口气,效果不好。

(二)陈述阶段

在引起学生对提问注意之后,教师需对所提问题做必要的说明,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已学过 的知识吗?”此外,在陈述问题时,教师应清晰准确地把问题表述出来。在提示方面,教师可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 “请注意,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三)介入阶段

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帮助或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核对或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让学生尽快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暗示答案的结构。

(四)评价阶段

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各种问题,面对学生在回答提问时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完全可以不直接指出错误,而可以作出如下处理:

1、顺水推舟,设谬质疑,教师采取将错就错,使生主动发现错误。如,学生说:“越向北气温越低。”,“好,越向南气温越高,到南极呢?“学生立即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

2、 切中要害,温故答疑:学生的错答是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温故所学知识,

错误自己发现。如,学生说:“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只要学生复习一下课本立即知错。

3、相互讨论,争辩答疑。让学生对错误答案相互启发、讨论、反驳、补充,教师合理操作,使学生在论中长见识,在论中辩正误,主动纠正错误。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谈不上创新,现代研究表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教师的课堂提问,最好是双向的 ( 师生互提 ) 或多向的 ( 师生之间,广大同学之间 ) 。这样,参与积极思考的人会增多,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 …… 此处隐藏:31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地理课堂提问技巧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13349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