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大全 >

《发现东亚》经典读后感10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30
导读: :本书的细节还是很多有趣的点的,比如从郎世宁作为宫廷画家的身份到耶稣会士的传教与清朝的社会开放程度,海疆与贸易在东亚三国互动时的殊胜性,都是极为有趣的视角,读者不妨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通过各种细节

  :本书的细节还是很多有趣的点的,比如从郎世宁作为宫廷画家的身份到耶稣会士的传教与清朝的社会开放程度,海疆与贸易在东亚三国互动时的殊胜性,都是极为有趣的视角,读者不妨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通过各种细节,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发现东亚》读后感(三):新话语权的探索

  对国史最初的兴趣来源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这本书一改我之前对中国历史的刻板印象--两千年来未曾变革过,直至在坚船利炮的压力下被迫变革以救亡图存。这本中国人写的中国史展现了历代的变革与进步,隐约之中让我看到了文明演化的另外一种(不同于西欧的)可能性。可惜这个进程被无情打断。近代以来中国持续的失败,让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甚至抵触,对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文化趋之若鹜,从而对近代史的解读也理所当然的偏向于更为“文明”的西方视角:中国的落后来自于闭关锁国所导致的愚昧、落后、狂妄自大--这是任何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中国人所熟知的--“落后就要挨打”嘛。然而这种视角的突然转换,带给我的是对国史的断层感,当我以西方视角回溯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历史的时候,不禁又会生出一些疑问:满清以“夷”代“夏”,对中原算是殖民统治么?如果是殖民统治,那么当时那些在儒家经典中成长的士人在清朝的治下又何以自处、又何以心甘情愿的出仕清朝呢?既然明末清初的汉人都纷纷承认清朝的正统,为何三百多年后的我却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回答这些疑问是我读宋念申《发现东亚》这本书的初衷。

  本书作者对我的问题给出的解答是“视角问题”:殖民、民族国家等一系列概念是19世纪西方的产物,用这些概念反回来解释17世纪的中国,“水土不服”是很正常的。理解历史的关键在于回到历史当时的情境,明末清初的士人自然不会有200年以后才出现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我们现在想象中的“汉族"、”满族“等民族,更何来民族压迫之说!按照《发现东亚》的观点,清朝乃是一个多元帝国,不仅吸纳了中原信奉儒家的汉人,亦充当了蒙古和西藏的最高领袖,以此解决了游牧民族作为边患这个困扰中原王朝的世纪难题。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与敏锐的思维,从更广的空间和时间维度重新审视了明末以来整个东亚地区的发展,对东亚现代化的历程进行的全新的且更有延续性的诠释。

  当我们随着作者回到历史情境本身,重新审视诸如“闭关锁国”这些想当然的观念,我们发现呈现在面前的并不是一个冥顽不化、闭目塞听的“老大帝国”。清朝对西洋传教士的宽容非同时代的欧洲所能比拟的;对外贸易的管控,在当时看来也都是无可厚非、合乎情理的。当英国使团向清帝请求通商而遭到拒绝时,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纵然可以批判天朝的妄自尊大与蒙昧无知,但是同时代的英国人未必就做的更好:如果他们理解中华体系的国际秩序,断然不会提出如此无礼的请求;如果他们更加文明,又奈何最终要诉诸武力?要知道17、18世纪的世界并不存在全球通行的所谓惯例,惯例仅仅流行于区域内(比如西欧的条约和东亚的朝贡),英国在清朝人眼中恐怕和清朝在英国人眼中一样显得无知与傲慢。只可惜东亚文明自身演化的进程被武力所中断,而我们下意识地选择西欧作为文明唯一的参照系来解读自己的历史的时候,也就不自觉地继承了西方对历史进程的诠释。

  如何理解过去决定着我们如何去塑造未来。历史虽然是发生在过去的客观事实,但是随着专业学者对史料的不断发掘与汇总,以及对主流与代表性事件的不断甄别,对同一段历史时期的解读总是会发生变化的。虽然我们的国家民族现在早已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但是大多数国人对国史的认识恐怕还是被西方视角所绑架着。如果连对国史的定位与理解都要仰人鼻息,那在国际上就很难有真正独立自主的话语权。如何破除对这种单一视角的迷信以及如何开辟新的视角,应该是我们这代人所应该尝试与努力的。《发现东亚》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也希望更多的国人能够读到这本书,重新认识这片我们自以为熟悉的土地。

  《发现东亚》读后感(四):通过发现东亚,发现观看历史的方法

  《发现东亚》这本书虽然以时间为轴,梳理了中、日、朝等东亚地区各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但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国家兴亡都不是作者真正想要探讨的问题。他想做的,是以中立的态度,研究东亚;以世界的眼光,和各国的眼光,分别审视四百年来的历史,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的发展,理解不断转换的东亚和世界格局,理解观看历史的正确方法。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作者实际上提出了三个问题:1.什么是东亚?2.为什么要发现东亚?3.怎样发现东亚?书中的文字就是这三个问题的解读。

  什么是东亚?

  首先,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个地理板块,却硬生生地分成了“欧洲”和“亚洲”,“亚洲(Asia)”即亚细亚,意思是东方,本身就带着欧洲的视角。East Asia更是意为东方的东方,含有欧洲对东方的不解和好奇。

  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是很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只是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东亚的定义都是不同的。“东亚”这个词从起源开始,就处于动态的定义中。

  “东亚”作为是欧洲对与东方各国的统称,极少有人会自称东亚人。但随着对世界格局和文化的不断认知,东方各国逐渐认知到自己是东亚的一部分,并将它纳入自我认同之中,即使这种认同带有强烈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观点。这个词在被接纳、使用的过程,也反映出这一地区自身的格局与自我认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譬如清朝,从自认“天下”一统,到承认自己也是世界的一端,这种变化囊括了外界带来的文化和武力冲击以及其自身因各种内在原因发生的历史变革。

  如今,东亚的概念却在此被弱化,“亚太区”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和强调,试图构造一种新的世界格局。由此也可以看出,东亚不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定义,虽有一定地理和文化上的所指,但也不能确切的解释,人们使用这个词,是想在世界格局上找准自己,或者他人的位置。

  为什么要发现东亚?

  东亚框架中的中日韩,在全球化中一直非常重要,但是作为区域,却在现代缺乏政治领域的合作。譬如北美有自由贸易协定,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但东亚在此方面却近乎于零。 …… 此处隐藏:97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发现东亚》经典读后感10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807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