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文言文知识梳理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整理(过秦论文言文网)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文章论述了秦王朝的过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过秦论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合从缔交 通 ,
(2)而倔起阡陌之中 通 ,
(3)赢粮而景从 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氓隶之人
(3)然秦以区区之地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山东省。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4)国家无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1)北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____________
②追亡逐北____________
(2)乘
①至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__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____________
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____________
(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____
②宽厚而爱人____________
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____
5.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3)天下云集响应
(4)履至尊而制六合
(5)序八州而朝同列
(6)外连衡而斗诸侯
(7)吞二周而亡诸侯
(8)却匈奴七百余里
(9)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0)会盟而谋弱秦
(1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2)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3)以愚黔首
(14)赢粮而景从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因
①因遗策________________
②因利乘便________________
③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7.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四、重要语句翻译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译文: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
五、古代文化知识积累
9.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衡:“连横”,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衡,与张仪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相对。连衡即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逐个击破的策略。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
B.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C.阡陌:在广袤田野上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
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答案与解析
1. (1)“纵” 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崛” 兴。 (3)“影” 影子。
2. (1)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2)奴隶。 (3)狭小。
3. (1)用来招纳。 (2)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3)黄河。 (4)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4. (1)①在北方。 ②名词,溃败的军队。 (2)①shèng,古代四匹马拉的车为乘。 ②趁着,凭借。 ③顺应。 (3)①吝惜。 ②爱护。 ③珍惜,爱惜。
5. (1)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 (2)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 (3)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4)名词作动词,登上。 (5)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9)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10)削弱,使……变弱。 (11)名词作状语,向北。 (12)名词作动词,做帝王。 (13)使动,使……愚昧。 (14)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
6. ①动词,沿袭。 ②介词,趁着。 ③介词,凭借,依据。
7. (1)判断句,“……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应为“非于九国之师抗”。
(3)宾语前置句,应为“何谁”。
(4)被动句,“为”表被动。
8. (1)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解析】 “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2)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解析】 “怨”是“仇恨”。两个分句对称翻译即可。
(3)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之地,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过往行人。
【解析】 “陈”译为“执着、拿着”,“兵”译为“兵器”,“谁何”译为“盘问行人”。
9. A 【解析】 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衡,与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相对。
上面就是过秦论文言文知识梳理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梳理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整理】相关推荐文章:
相关推荐:
- [知识积累]高中常见熟语的分类(高中常用熟语)
- [知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
- [知识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 [知识积累]歌舞(歌舞伎町一番街)
- [知识积累]备考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在高考
- [知识积累]语文差错“嬛”字被误读(语文差错纠纠
- [知识积累]古代月份名称(古代月份古称)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 [知识积累]词的学法(词法概述)
- [知识积累]“不能自已”不要错成“不能自己”(不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知识短句改长句技巧(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中国姓氏的的形成(中国姓氏的形成)
- [知识积累]唐代文学(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它
- [知识积累]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高三文言文阅
- [知识积累]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 [知识积累]两汉文学(一句话概括先秦两汉文学)
- [知识积累]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漫谈红
- [知识积累]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
- [知识积累]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及生平事迹)
- [知识积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与“名正言顺
-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总结2025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5
- 蚊子和狮子知识点整理最新 蚊子和狮子
-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总结最新 史记经典名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
-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名言警句50篇2025(高
-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2025 济南的冬天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 2025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
- 小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知识点梳理2025(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练习最新(荆
-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梳
-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大全最新(高中语文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知识点总结2025(
- 2025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