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一、从多音字的词性方面来判断读音。
有些多音字很难读准,我们可以从多音字的词性方面来辨别读音。例如:“创”字有chuāng和chuàng两个读音,怎样分辨它们呢?我们知道,“创”
读chuāng时是名词,因此,“创痕”“创口”“创面”“创伤”中的“创”字应读chuāng:“创”读chuàng时是动词,因此,“创办”“创建”
“创立”“创业”中的“创”应读chuàng.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例如:“刹”字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读
chà时是名词,读shā是动词。所以,“古刹”的“刹”(名词)应读chà,“刹车”的“刹”(动词)应读shā:“荷”字有hé和hè两个读音,读
hé时是名词,读hè时是动词,所以,“荷花”的“荷”(名词)应读hé,“荷锄”的“荷”(动词)应读hè。
二、从多音字的词义方面来判断读音。
有些多音字,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其读音,我们可以从多音字的词义方面加以辨别。例如:“劲”字有jìn和jìng两个读音,怎样分辨它们呢?很显然,
“劲”读jìn时是名词,意思是力气、力量,又引申为精神、情绪、兴趣等;所以,“劲头”“干劲”“松劲”“心劲”中的“劲”字应读jìn.“劲”读
jìng时是形容词,意思是坚强有力;所以,“劲敌”“劲旅”“刚劲”“强劲”中的“劲”字应读jìng.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例如:“吐”字有tǔ和tù两个读音,都是动词,但词义有区别,读tǔ时意思是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引申为说出、露出、放出;读tù时意思是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从嘴里涌出。据此,可以作出如下判断:“吐痰”“吐露”“吐穗”中的“吐”字,应该读作tǔ:“吐血”“吐泻”“呕吐”中的“吐”字,应该读作tù。
三、把多音字放在一个统一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辨别。
即不管该字有几个读音,都尽可能放在一个统一的语言环境中来区别。这种练习方法能增加趣味性,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同时能提高记忆效果,一字多音出现在一句话中,前后形成鲜明对照,学习者容易记住。例如:
1.我国地大物博,地下埋藏(cáng)着丰富的宝藏(zàng)。
2.的(dí)确,我们都知道他的(de)目的(dì)。
3.他由于很着(zháo)急,便一边说着(zhe)话,一边看信,还不住地赞叹说:“啊,这一着(zhāo)真高,我们马上就着(zhuó手准备。”
四、必须克服“随俗”现象的影响。
“随俗”现象是随顺习俗说话做事的现象,这是一种常见的不良现象,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影响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有些人读不准字音不去查字典,而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别人怎样读,自己就跟着学,结果是以讹传讹,一错再错。事实证明,有些多音字是长期以来被“随俗”错读的,有的多音字声母被读错,如:颤(zhàn)栗、果脯(fǔ)、倾轧(yà),因“随俗”而被错读成颤(chàn)栗、果脯(pú)、倾轧(zhá);有的多音字韵母被读错,如:模(mú)样、拓(tà)片、殷(yān)红,因“随俗”而被错读成模(mó)样、拓(tuò)片、殷(yīn)红;有的多音字声调被读错,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如:悄(qiǎo)然、太监(jiàn)、肖(xiào)像、症(zhēng)结、拘泥(nì)、勾(gòu)当,因“随俗”而被错读成悄(qiāo)然、太监(jiān)、肖(xiāo)像、症(zhèng)结、拘泥(ní)、勾(gōu)当。笔者认为,这种“随俗”错读的语言习惯应及时改正,并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标准,把多音字读准,把普通话说好。
五、必须勤查字典、词典,经常做正音练习。
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很难掌握,我们必须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坚持正音训练,才能记住一些特殊字音。如:阿(ē)胶、绷(běng)脸、禅(shàn)让、提(dī)防、估(gù)衣、道观(guàn)、炮(páo)制、字帖(tiè)、胡同(tòng)、佣(yōng)人,这些词语中的加音字都是多音字,难读难记,但它们在这些词语中的读音是固定的,只要加强记忆,经常做正音练习,就能记住这些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语音方面的知识,坚持多读、多问、多查、多练,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力求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多音字。
相关推荐:
- [知识积累]高中常见熟语的分类(高中常用熟语)
- [知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
- [知识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 [知识积累]歌舞(歌舞伎町一番街)
- [知识积累]备考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在高考
- [知识积累]语文差错“嬛”字被误读(语文差错纠纠
- [知识积累]古代月份名称(古代月份古称)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 [知识积累]词的学法(词法概述)
- [知识积累]“不能自已”不要错成“不能自己”(不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知识短句改长句技巧(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中国姓氏的的形成(中国姓氏的形成)
- [知识积累]唐代文学(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它
- [知识积累]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高三文言文阅
- [知识积累]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 [知识积累]两汉文学(一句话概括先秦两汉文学)
- [知识积累]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漫谈红
- [知识积累]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
- [知识积累]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及生平事迹)
- [知识积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与“名正言顺
-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总结2025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5
- 蚊子和狮子知识点整理最新 蚊子和狮子
-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总结最新 史记经典名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
-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名言警句50篇2025(高
-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2025 济南的冬天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 2025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
- 小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知识点梳理2025(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练习最新(荆
-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梳
-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大全最新(高中语文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知识点总结2025(
- 2025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