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皇帝的中国的读后感10篇(2)
《告别皇帝的中国》读后感(七):又见争鸣
遇见这本书是一次绝对的运气。
大一下在明新一楼上欧哥的比较政治制度概论,某一天从抽屉里掏摸出一本蓝色硬壳大书,一看书名,《没有皇帝的中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吓!再看内容,十二位学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访谈录,多有趣!想了想,决定回去查书、入手。
然后,国内只有现在这个《告别中国的皇帝》的版本,于是多少有点失落,大概是对那一版的繁体竖排心念不已吧,好在拿到书之后并没有发现内容删减。
说实话,这种学术性的访谈一来对于采访者的事前准备要求十分充分,二来对于被访者的学术积累要求十分严苛,一般来说深度都比不上真正的学术专著。但这次的访谈录好在面广,十二位名家学者围绕一个不算很大也不算太小的主题各抒己见,加上不知是否是采访者的精心设计,隐约形成了前后的观点分歧,颇有争鸣之意,倒也弥补了无法深谈问题的不足。
既然是采访,那么除了学术,剩下的就是人了。纵观整本访谈,我的感觉是采访者有点引导前后争论的意图,他总是用前一位学者的观点去诱出后一位学者的相反论述。当然,本质上肯定是学者之间的观点分歧,但是我不知道作为采访,这样有失于中立的采访态度是否有待商榷,虽然这毕竟不是新闻采访。
不过有分歧才有对真实的探索,有思想的冲突才能造就更接近本质的想法,人文社科是需要思想交流的。这本书不是为了下什么结论,只是给我们看一个事实。结论不要轻易下,多看些事实,结论就会在事实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动显现。
《告别皇帝的中国》读后感(八):写在出版之前(转)
年初以来,有关辛亥革命的新书络绎不绝地出版。有的建立在新发掘的史料上,有的建立在独特的阐释视角上,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这至少说明,百年以前的那场震撼世界的事件,始终未曾淡出人们的视野,仍有大量的细节未经披露,仍是一个待思的领域。
更真切的观察与更深入的思考,这正是我们介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态度、方法以及目的。作为结果,就是刘香成先生最新的大型历史影像画册《壹玖壹壹》,以及大家手头上这本精彩的访谈录。
谈起编著《壹玖壹壹》的初衷,刘香成先生认为“用文字书写的历史过于概念化,而照片书写的历史真实而生动”,是以他“要用照片重新拼贴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历史图景”,并谦恭地说“希望这本影像集可以用看得见的方式,为研究现代中国史的历史学家所提出的观点作一点补充”。
与《壹玖壹壹》谨守克制与沉默的视觉逻辑不同,《告别皇帝的中国》呈现出的是另外一种面相。在马国川先生精心设计的提问下,十二位学者围绕“辛亥百年”这一主题,各自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汇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细节繁复的交响曲,这是以思想突破概念化书写历史应当遵循的逻辑,也是以思想拼贴真实的历史图景需要施展的策略。
要保证这种“突破”和“拼贴”的成功,端赖于对受访对象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到,在年龄上,十二位学者之间的跨度超过半个世纪,最年轻的也是将近半百,这就在历史记忆、知识积淀和生命感受上保障了对“辛亥百年”进行评论的品质和广泛代表性;在地域背景上,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海外学人在同一个主题下走到一起来,保障了认知和价值观层面上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在学术领域上,十二位学者都是各自学科内建树颇丰的旗手,我们可以透过他们的视角,从政治、历史、法律、文化等多个维度重新审视“辛亥百年”,获得立体的整体认识。
真实的历史影像是我们进行坚实地观察和思考的前提,不断地观察和思考则是我们复活历史,使之与现时血肉相连,从而扎根于时间洪流不被轻易裹挟而走的必由之路。它们仿佛任何健康的人所需要的钙质和维生素,希望这两本书能够有助于读者做一个健康的中国人
《告别皇帝的中国》读后感(九):告别的仅仅是皇帝
马国川的这本《告别皇帝的中国》从总体上来讲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书中汇集了朱维铮、李泽厚、章开沅、袁伟时、雷颐、周有光、杨天石、萧功秦、许倬云、高全喜、余英时、刘香成等12位知名的学者,当中许多人的名字如雷贯耳。因着这些大家的思想,所以显得这本书十分的可看。
在说他的可看之处之前,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的内容的编排却是很差的。尽管本书的大主题是围绕着辛亥革命,但是书中还是有着一个小主题的——李泽厚的“告别革命”论。在这个小主题的处理上,这本书显然做的不是很好。按照常理来讲,跟“告别革命”论相关的著述应该编排在一起,始作俑者的李泽厚的辩解或置前后置后;但是书中却把相关的著述杂乱的排列着,感觉非常的不好。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对岸的台湾已经举行完了一百周年大庆;对于此岸的我们,辛亥革命革命的遗产又剩下了多少呢?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统治,其成果可以说是斐然。但是在其结束后各种各种的弊病并没有因为告别了皇帝而作别。“辛亥革命留下的只是思想上的意义”,“只有名义上而没有实质上的丰碑”(李泽厚,p27)。
“革命本身不是自由,革命是一种动力和力量的源泉,具有摧毁的性质,而宪法则是革命之轭,是一种整治规范,用宪法之轭约束革命的势力,从这个意义上,一切真正的宪法都是反革命的。(高全喜,p159)”作为缔造民国的同盟会及其后续的国民党,不仅没有被“宪法之轭”,所束缚住,反而开创了“武力解决政治问题的先河”,与袁世凯一起“联手摧毁了民初的宪政架构”,“而且从长远来看,1928年国民党统一全国以前,这个宪政架构一直稳定不下来,更大的责任是国民党”(袁伟时,p62)。
在谈及辛亥革命前夜的晚清新政的时候,雷颐指出(p71)“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改革都只能有执政者来做,因为权力在他们手中,如果判断改革的权力也有他们来掌握,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承认自己是不改革呢?!”,而与此相对应,辛亥革命同样的将这种观念继承并延续下来成为一个负面的遗产。“谁当权谁就是革命,反对我就是反革命”(章开沅,p41)。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负面遗产就是“工科思维”或者说“科学决定主义”(章开沅,p48)。许倬云也指出,“五四运动等于是把启蒙搬过来,但是也没有在五四中贯彻。五四所留下的,一个是科学主义的迷信,一个是国族主义的信仰。”(p142) …… 此处隐藏:93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读后感大全]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孤身一人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忆马勒》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销售就是要搞定人》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90秒内定人脉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经典闲读》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桃花得气美人中》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树犹如此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经典读
- [读后感大全]《未来30年,用钱赚钱》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刀尖:刀之阳面》读后感精选10篇
- [读后感大全]红蚀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狼蛛》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上、下)》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凤影空来(上下)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20个月赚130亿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命运的模型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晴空微澜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最爱花草茶-让你和疲惫、失眠、痘痘、
- [读后感大全]怪诞创富学读后感10篇
- 公司跟单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 学校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终工厂普通员工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度节能减排工作个人总结范文通用
- 红海行动学生观后感优秀八篇精选
- 优秀语文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通用
- 银行理财经理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 年终核算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
- 区人社局重点工作开展报告及下步工作打
- 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 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开展报告汇
- 共青团员年度个人总结范文通用
- 关于2023年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工作开
- 司法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报告报
- 党员个人上甘岭观后感范文通用
- 年度团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终跟单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职业素养个人心得体会优秀八篇精选
- 检测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