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方法归纳 文言文翻译原则和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归纳)
文言文翻译的总体原则是“雅·信·达”,具体翻译的时候有很多技巧在里面,还有许多的规律需要遵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归纳,一起来看看吧。
一、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2.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
3.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缩”等方法。
1.留
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
“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
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光武、邓禹”等为人名,“河内”为地名,应该保留。
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译: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
“迁”、“桑怿”均为人名,故保留。
2.换
即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这里的“卑鄙”应替换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伏”,是谦称。翻译时要将“伏”换成“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五。
“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十六,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
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天下”。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
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等。
3.删
即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故翻译时应略去。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作”,故“息”应该不译。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
“其”是句中形容词词头,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
“夫”是句首发语助词,表示要发议论,无实在意义,舍去不译。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与“若”同义,翻译时只取一个词。译为“好像”、“仿佛”。
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噫”、“吁”、“嚱”均为表感叹的语气助词,翻译时只要译一个就可以了,故可译为“啊”。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此句为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有何陋”,“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置于谓语之前,无实在意义,故不译。
4.补
即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
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翻译时,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还要注意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妻子”“地方”“指数”等,如: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更”“役”“复”“赋”,均应译为“变更”“差役”“恢复”“赋税”。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译:皇帝讨厌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的人)会变为奸佞(的人)
“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财”“损”“志”“益”“过”都要补为双音节词,译为& …… 此处隐藏:605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知识积累]高中常见熟语的分类(高中常用熟语)
- [知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
- [知识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 [知识积累]歌舞(歌舞伎町一番街)
- [知识积累]备考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在高考
- [知识积累]语文差错“嬛”字被误读(语文差错纠纠
- [知识积累]古代月份名称(古代月份古称)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 [知识积累]词的学法(词法概述)
- [知识积累]“不能自已”不要错成“不能自己”(不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知识短句改长句技巧(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中国姓氏的的形成(中国姓氏的形成)
- [知识积累]唐代文学(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它
- [知识积累]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高三文言文阅
- [知识积累]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 [知识积累]两汉文学(一句话概括先秦两汉文学)
- [知识积累]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漫谈红
- [知识积累]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
- [知识积累]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及生平事迹)
- [知识积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与“名正言顺
-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总结2025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5
- 蚊子和狮子知识点整理最新 蚊子和狮子
-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总结最新 史记经典名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
-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名言警句50篇2025(高
-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2025 济南的冬天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 2025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
- 小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知识点梳理2025(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练习最新(荆
-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梳
-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大全最新(高中语文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知识点总结2025(
- 2025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