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抒情诗分析之抒情意脉运动的三种形态(古典抒情诗词)
一、瞬间转换(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因为有前承的诗作,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有利于分析的深化。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陆游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最好的不是王昌龄《出塞》之一,而是之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此首诗以四句之短而能正面着笔写战事,红马、玉鞍,沙场、月寒,金刀、鲜血,城头、鼓声,不过是八个意象,写浴血英雄豪情,却以无声微妙之意脉,构成统一的意境,工力在于:
第一,情绪上高度集中,虽然正面写战争。但把焦点放在血战之将结束尚未完全结束之际。
先写战前的准备:不直接写心情,写备马的意象。骝马,黑鬃黑尾的红马,配上的鞍,质地是玉的。战争是血腥的,但是,毫无血腥的预期,却一味醉心于战马之美,潜在的意味是表现壮心之雄。接下去如果写战争过程,剩下的三行是不够用的。诗人巧妙地跳过正面搏击过程,把焦点放在火热的搏斗以后,写战后的回味。为什么呢?
第二,与血腥的战事必须拉开距离,把情致放在回味中,一如王翰放在醉卧沙场预想之中,都是为了拉开时间距离,拉开空间的距离,拉开人身距离(如放在妻子的梦中),都有利于超越实用价值(如死亡、伤痛),进入审美的想象,让情感获得自由,这是唐代诗人惯用的法门。但是,王昌龄的精致还在于,虽然把血腥的搏斗放在回忆之中,不拉开太大的距离。把血腥放在战事基本结束,而又未完全结束之际。意脉聚焦在战罢而突然发现未罢的一念之中,立意的关键是猝然回味。在一刹那间凝聚多重体验。
第三,从视觉来说,月色照耀沙场。不但提示从白天到夜晚战事持续之长,而且暗示战情之酣,酣到忘记了时间,战罢方才猛省。而这种省悟,又不仅仅因月之光,而且因月之“寒”。因触觉之寒而注意到视觉之光。触觉感突然变为时间感。近身搏斗的酣热,转化为空旷寒冷。这就是元人杨载所谓的“反接”,这意味着,精神高度集中,忘记了生死,忽略了战场血腥的感知,甚至是自我的感知,这种“忘我”的境界,就是诗人用“寒”字暗示出来的。这个寒字的好处还在于,这是意脉突然的变化,战斗方殷,生死存亡,无暇顾及,战事结束方才发现,既是一种刹那的自我召回,是瞬间的享受,也是意脉的转折。
第四,在意脉的节奏上,与凶险的紧张相对照,这是轻松的缓和。隐含着胜利者的欣慰和自得。全诗的诗眼,就是“战罢”两个字上。从情绪上讲,战罢沙场的缓和,不同于通常的缓和,是一种尚未完全缓和的缓和。以听觉提示,战鼓之声未绝。说明总体是“战罢”了。但是局部,战鼓还有激响。这种战事尾声之感,并不限于远方的城头,而且还能贴近到身边来:“匣里金刀血未干。”意脉进入回忆的唤醒,血腥就在瞬息之前。谁的血?当然是敌人的。对于胜利者,这是一种享受。内心的享受是无声的,默默体悟的。当然城头的鼓是有声的,正是激发享受的原因,有声与无声,喜悦是双重的,但是,都是独自的,甚至是秘密的。金刀在匣里,刚刚放进去,只有自己知道。喜悦只有自己知道才精彩,大叫大喊地欢呼,感叹:不管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但使龙城飞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壮,就不属于意境的范畴了。
第五,诗人所用的意象,可谓精雕细刻。骝马饰以白玉,红黑色马,配以白色。显其豪华壮美。但是,一般战马,大都是铁马,所谓铁马金戈。这里,可是玉马。这是不是太贵重了?正是盛唐气象,立意之奇,还在于接下来是“铁鼓”。这个字练得惊人。通常,诗化的战场上,大都是“金鼓”。金鼓齐鸣,以金玉之质,表精神高贵。而铁鼓与玉鞍相配,则另有一番意味。超越了金鼓,意气风发中,带一点粗犷,甚至野性,与战事的凶险相关。更出奇的,是金刀。金,贵金属,代表荣华富贵,却让它带上鲜血。这些超越常规的意象组合,并不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说的单个词语的陌生化效果,而是潜在于一系列的词语之间的错位。这种层层叠加的错位,构成豪迈意气某种意脉,表现出刹那间的英雄心态。
第六,诗人的全部意脉,集中在一个转折点:就外部世界来说,从不觉月寒而突感月寒,从以为战罢而感到尚未罢;就内部感受来说,从忘我到唤醒自我,从胜利的自豪到血腥的体悟,这些情感活动,都是隐秘的、微妙的、刹那交错的。而表现这种瞬间心灵状态,正是绝句的特殊优长。表现刹那间的心灵震颤,恰恰是绝句不同于古风的地方。
不管从意脉的贯穿性,还是从意境的和谐,都是高度完整有机统一的。
二、持续延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层次提升(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是转折,而是情感层次的提升。
岑参《过碛》: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贾岛的《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情感(意脉)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不是线性的转折和提升,而是另外一种。
那就是,时间和空间转换的动态。
许多怀古的绝句,采取空间环境的不变与时间的迅猛变化的对比来表现沧桑感。如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包佶的《再过金陵》:
玉树歌残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前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里强调的是,空间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旧时月”、“斜阳”、“堂前燕”、“台城柳”)没有变化,如旧时一样,而在时间上,人事却惊人地变化了,往日的繁华和兴旺,一去不复返了。从空间来说,物理距离等于零,而心理差距,反差甚大;从时间来说,物理时间距离甚为遥远,而心理时间却把距离遥远的反差统一在当前的景观上。这样的一远一近,就强化了岁月、人情的沧桑感。这种方法,最关键的就是以物是人非构成张力,触发情感。空间景观不变,而人情巨变,把川流不息的人生变幻,集中到不变的现场上来,是最容易触发感情的,这种方法,不仅广泛用于政治、社会、历史的怀旧,而且广泛用于人情的怀旧。如张泌《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王建的《唐昌观玉蕊花》:
一树笼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
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月明。
…… 此处隐藏:265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相关推荐:
- [知识积累]高中常见熟语的分类(高中常用熟语)
- [知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
- [知识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 [知识积累]歌舞(歌舞伎町一番街)
- [知识积累]备考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在高考
- [知识积累]语文差错“嬛”字被误读(语文差错纠纠
- [知识积累]古代月份名称(古代月份古称)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 [知识积累]词的学法(词法概述)
- [知识积累]“不能自已”不要错成“不能自己”(不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知识短句改长句技巧(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中国姓氏的的形成(中国姓氏的形成)
- [知识积累]唐代文学(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它
- [知识积累]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高三文言文阅
- [知识积累]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 [知识积累]两汉文学(一句话概括先秦两汉文学)
- [知识积累]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漫谈红
- [知识积累]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
- [知识积累]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及生平事迹)
- [知识积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与“名正言顺
-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总结2025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5
- 蚊子和狮子知识点整理最新 蚊子和狮子
-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总结最新 史记经典名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
-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名言警句50篇2025(高
-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2025 济南的冬天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 2025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
- 小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知识点梳理2025(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练习最新(荆
-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梳
-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大全最新(高中语文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知识点总结2025(
- 2025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