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阅读解题方式,提高备考有效性(变 阅读题)
才能转变学生的阅读解题方式,让学生在答题之前就先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读懂文章后顺利答题,使备考训练更为有效呢?
一、从考点入手,用题目验证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重要性
1.指出学生阅读解题中的误区,引起学生对整体读懂文章的重视。
结合调查的情况,我在课堂上板书学生两种阅读解题的思维方式:
(1)看文章和题目→查找句子→答题;(2)看题目→看文章查找句子→答题。针对学生这样的阅读解题方式,我分析了其中的弊端:为了抢速度节省时间,不重视文本阅读,在没有过好“读懂文本”关的情况下,直接答题,“按图索骥”,这种似快实慢,准确率不高的做法是不可取。然后,我又向学生明确了正确的做法:面对一篇文章,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这样之后方可解答题目。
2.解读考纲要求,明确分析结构,把握思路是阅读解题的重要前提。
《考试说明》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要求是: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备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备考指南》第160页关于必考点解读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本来就是一个考点,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的重要内容,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的方面,在解答题目之前,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就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深入、准确的认识,是顺利而准确解答题目的前提。
3.举出实例,验证把握思路易解题的说法。
教学中,教师要选用高考试题先领着学生把握全文的思路,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做题目。这样,学生就会由衷地信服老师的话,为接下来的训练打通心理关口。
二、以方法作指引,教会学生应如何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方法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述类文本中,论点是灵魂,起统率作用。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如并列、对照、总分、层进等作切分。
方法2:寻找标志性词语。
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关联词;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
方法3:寻找关键语句。
社科文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划分文章结构提供重要参考。
三、强训练促习惯,切实转变学生阅读解题的思维方式
单凭上面所说的提高认识和方法指引,是很难改变学生固有的阅读解题方式的,还必须有强化的训练。备考中,学生必须加强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的训练。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凡是课堂上拿来训练的题目,我要求学生在做题前,第一步只通读全文,不能看后面的题目。读完文章后,我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下自己对文章行文思路的理解,然后小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讨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准确理解、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二是要说说在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时,主要抓住些什么来理解(即以上所说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方法)。在完成第一步之后,第二步才让学生看题目作答。这样训练之后,学生的解题准确率高了许多,学生也就乐意去做。这样做,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正确阅读解题的习惯。当然,这样训练肯定会有学生担心考试时间不够。我就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足够的信心。我对他们阐明“磨刀不误砍柴工”“熟能生巧”的道理,强调开始我们这样做,是会花一定的时间,但当我们很熟练之后,真正考试时,我们就不需要再写出来了,只在头脑中形成内容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改变我们解题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我对学生这样说,学生就不再有异议,很愿意跟着老师走。
总之,现代文阅读必考复习中,重视加强把握行文思路的能力训练,转变学生阅读解题的思维方式,能使备考更科学,更有效。
…… 此处隐藏:14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相关推荐:
- [知识积累]高中常见熟语的分类(高中常用熟语)
- [知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
- [知识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 [知识积累]歌舞(歌舞伎町一番街)
- [知识积累]备考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在高考
- [知识积累]语文差错“嬛”字被误读(语文差错纠纠
- [知识积累]古代月份名称(古代月份古称)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 [知识积累]词的学法(词法概述)
- [知识积累]“不能自已”不要错成“不能自己”(不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知识短句改长句技巧(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中国姓氏的的形成(中国姓氏的形成)
- [知识积累]唐代文学(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它
- [知识积累]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高三文言文阅
- [知识积累]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 [知识积累]两汉文学(一句话概括先秦两汉文学)
- [知识积累]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漫谈红
- [知识积累]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
- [知识积累]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及生平事迹)
- [知识积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与“名正言顺
-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总结2025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5
- 蚊子和狮子知识点整理最新 蚊子和狮子
-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总结最新 史记经典名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
-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名言警句50篇2025(高
-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2025 济南的冬天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 2025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
- 小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知识点梳理2025(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练习最新(荆
-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梳
-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大全最新(高中语文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知识点总结2025(
- 2025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