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误用(标点符号误用的笑话)
一、顿号误用
1.相邻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相邻数字之间误用顿号。
[例]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统一考试)
[解说]两数字连用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三、四”是概数,不应有顿号,应将顿号去掉。应注意的是,相邻的数字连用有时不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这时,数字之间要使用顿号。例如:“这是本诗的第三、四节”一句中,“三”“四”之间需用顿号隔开。
2.不顾内容层次滥用顿号。
[例]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解说] 第一层次用逗号,第二层次用顿号。因此,“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与“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之间用逗号隔开。
3.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例]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1997年全国统一考试)
[解说]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隔开。
4.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例]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解说]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短句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二、逗号误用
1.并列成分之间误用逗号。
[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
[解说]“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并列关系,都是介词“随着”的宾语,“发展”“扩大”后面的逗号应为顿号。
2.不顾内容层次滥用逗号。
[例]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 湖南卷)
[解说]“一逗到底”导致层次不清。“打陀螺讲求技巧”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用力大了”和“用力匀称”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3.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例]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
[解说] “赛前表示”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表示提起下文。
4.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
[例]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解说] “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三个并列分句的总括,应该把“交相辉映”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要注意的是,被总括的话语里面如果只用了逗号、顿号,而没有用分号,那么,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逗号。
三、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1995年全国统一考试)
[解说]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分号应改成冒号或逗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解说]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才使用分号,因此,句中的两个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四、冒号误用
1.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
[解说]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应删掉。
2.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
[例]“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2004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卷)
[解说]“某某说”插在引文的中间,它后面应使用逗号。
【编者按】查字典网高中频道为广大朋友编辑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作文学案 ”,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
1.规范议论文文体意识
2.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议论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写作材料】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990年10月,以美国科学家为首的“人类基因计划”启动,开始对人类基因进行解码工作。在中、英、日、德、法等国科学家的合作下,1999年12月,国际人类基因小组宣布,他们完整地破译出了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人类在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在总结成功经验时,他们都将之归功于不带偏见的科学合作。是的,合作,不仅仅科研领域需要,在其他领域也需要,国家间需要合作,个人与个人间同样需要合作,团体间更需要合作。
关于“合作”,你有什么感受、看法?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至少运用例证及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③结构完整,书写规范 ④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例文】 团队精神
不论是孟夫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范晔的“同舟共济,患实共之”,或者老百姓中流传的“人心齐、泰山移”,都说的是人要团结协作,用如今一种时髦的说法,叫作“团队精神”。(开门见山,引出论题)
可见“团队精神”有着其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19世纪中期的美国内战,二战时期的中国抗日战争……这无数的以寡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无一不体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概述事例,言其重要)
在团队中,个体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处理好个体间的关系,调整好个体间的布局,从而使整体作用大于个体作用之和则更为重要,这正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正如98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巴西队虽然拥有天皇级的球员、庞大的强劲阵容,得胜的最高呼声,但他们内部却不合作,每个球员都想让绿菌场成为尽展自己球技的舞台。最终,由于队员各自不同的梦想而轻易地打破了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法国队团结协作赢得了胜利。我们不否认巴西队实力的强大,但巴西队中颗颗耀眼的明星却并没有让众人企盼的夜晚熠熠夺目。我想在巴西队痛失冠军后定然会意识到:“团队精神”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正反对比,论证有力)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科学的分支 …… 此处隐藏:736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知识积累]高中常见熟语的分类(高中常用熟语)
- [知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
- [知识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 [知识积累]歌舞(歌舞伎町一番街)
- [知识积累]备考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在高考
- [知识积累]语文差错“嬛”字被误读(语文差错纠纠
- [知识积累]古代月份名称(古代月份古称)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 [知识积累]词的学法(词法概述)
- [知识积累]“不能自已”不要错成“不能自己”(不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知识短句改长句技巧(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中国姓氏的的形成(中国姓氏的形成)
- [知识积累]唐代文学(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它
- [知识积累]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高三文言文阅
- [知识积累]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 [知识积累]两汉文学(一句话概括先秦两汉文学)
- [知识积累]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漫谈红
- [知识积累]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
- [知识积累]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及生平事迹)
- [知识积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与“名正言顺
-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总结2025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5
- 蚊子和狮子知识点整理最新 蚊子和狮子
-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总结最新 史记经典名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
-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名言警句50篇2025(高
-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2025 济南的冬天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 2025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
- 小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知识点梳理2025(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练习最新(荆
-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梳
-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大全最新(高中语文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知识点总结2025(
- 2025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