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试题答题规范之言之有据(2012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分数线 历年分数线 2012年艺考 2012自主招生 各地高考实用信息 大学数据库 高三复习题 高考报名人数
所谓“言之有据”,就是答题要有充分根据,不能只是一个概括的判语、武断的结论。
【例1·2008北京卷·18】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评分答案] 第一问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第二问 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点评]第一问 “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没有分析,言之无据。第二问 “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缺少具体内容,“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混淆了“秋色”和“描写秋色的词语”。
[备考答案]第一问 文章的主旨是赞美秋色的绚烂多彩、格调特别,赞美秋色丰富生活,给生活增添愉快和欢乐,并援引古人借秋色抒发情怀的诗句,凸显秋色包容的丰富意蕴。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与这一主旨高度吻合,为文章主旨构建了坚实的根基。
第二问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但是并不单调雷同。既用夏季绿色的单调反衬秋色的丰富,又在直接描写秋色的“红”“黄”的基调里,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差异与变化。这些词语中包含着作者充沛的感情,色彩在比拟、比喻、烘托、映衬中愈显得色彩缤纷、生机蓬勃。这些词语分明奏出一曲秋色的赞歌,启发、调动着读者视觉的联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2·2007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⑴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相关推荐:
- [知识积累]高中常见熟语的分类(高中常用熟语)
- [知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
- [知识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 [知识积累]歌舞(歌舞伎町一番街)
- [知识积累]备考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在高考
- [知识积累]语文差错“嬛”字被误读(语文差错纠纠
- [知识积累]古代月份名称(古代月份古称)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 [知识积累]词的学法(词法概述)
- [知识积累]“不能自已”不要错成“不能自己”(不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知识短句改长句技巧(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中国姓氏的的形成(中国姓氏的形成)
- [知识积累]唐代文学(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它
- [知识积累]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高三文言文阅
- [知识积累]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 [知识积累]两汉文学(一句话概括先秦两汉文学)
- [知识积累]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漫谈红
- [知识积累]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
- [知识积累]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及生平事迹)
- [知识积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与“名正言顺
-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总结2025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5
- 蚊子和狮子知识点整理最新 蚊子和狮子
-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总结最新 史记经典名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
-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名言警句50篇2025(高
-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2025 济南的冬天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 2025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
- 小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知识点梳理2025(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练习最新(荆
-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梳
-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大全最新(高中语文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知识点总结2025(
- 2025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