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成语在汉语中的地位)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导读:
成语是语言中习用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一般的成语,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汉语中的成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渊不一。 成语的出处 (1)来自口语。 例如: 三言两语 颠三倒四 七手八脚 改头换面 趁热打铁 得过且过 一不作二不休 井水不犯河水
成语是语言中习用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一般的成语,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汉语中的成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渊不一。
成语的出处
(1)来自口语。
例如:
三言两语
颠三倒四
七手八脚
改头换面
趁热打铁
得过且过
一不作二不休
井水不犯河水
(2)来自书面语。有些是来自古代的窝言、历史故事。
例如:
黔驴技穷(《黔之驴》)
愚公移山(《列子》)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刻舟求剑(《案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妾》)
滥竿充数(《韩非子》)
世外桃源(《挑花派记》)
有些是来自古典作品及流传的语言中的。
例如:
一鼓作气(《曹列论战》)
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钩心斗角(《阿房官狱》)
百废俱兴(《岳旧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
有些成语是根据古典诗文中的原句省略节缩或加以改动构成的。
例如:
青出于蓝(《劝学》)
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
游刃有余(《鹿丁解牛》)
目无全牛(同前)如鱼得水(《隆中对》)
成语的结构
(1)从字数上看,成语多为四个字的,但也有不是四个字的。
例如:
丁是丁,卯是卯
挂羊头,卖狗肉
不可同日而语
风马牛不相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远水不救近火
千里送鹅毛,物轻人情重
有的成语看起来是四个字的,但必须两句相连一起用。
例如: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流水不腐,户枢不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语的应用
成语的结构和含义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有所发展变化,在应用成语时一定要弄清楚成语的确切含义和用法。
例如:
“钩心斗角”,原义是指官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杜牧《阿房官斌》“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的本义是如此。但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人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原义反而不再用了。
汉语中的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成语在汉语中的地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xuexi/220890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 [知识积累]高中常见熟语的分类(高中常用熟语)
- [知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
- [知识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 [知识积累]歌舞(歌舞伎町一番街)
- [知识积累]备考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在高考
- [知识积累]语文差错“嬛”字被误读(语文差错纠纠
- [知识积累]古代月份名称(古代月份古称)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 [知识积累]词的学法(词法概述)
- [知识积累]“不能自已”不要错成“不能自己”(不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知识短句改长句技巧(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中国姓氏的的形成(中国姓氏的形成)
- [知识积累]唐代文学(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它
- [知识积累]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高三文言文阅
- [知识积累]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 [知识积累]两汉文学(一句话概括先秦两汉文学)
- [知识积累]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漫谈红
- [知识积累]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
- [知识积累]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及生平事迹)
- [知识积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与“名正言顺
知识积累
热门排行
最新推荐
-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总结2025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5
- 蚊子和狮子知识点整理最新 蚊子和狮子
-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总结最新 史记经典名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
-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名言警句50篇2025(高
-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2025 济南的冬天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 2025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
- 小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知识点梳理2025(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练习最新(荆
-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梳
-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大全最新(高中语文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知识点总结2025(
- 2025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