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浑融 深蕴理致(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北宋“宰相词人”晏殊,其词笔调闲婉,语言典雅,气象高华,情景浑融又深蕴理致,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篇佳句。这里从其《珠玉词》中撷取几例,作一些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出自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此词写怀人。上片说他在小园里对酒听歌,忽然想起去年欢宴的情景,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他同情人分手了。如今景象依旧,她却杳然黄鹤,真不知道几时才能回来。这三句由今思昔,将今昔时空与情景叠印表现,无一怀人词语,却渗透着深沉的怀人情意。笔墨洗练,又从容自如。下片借眼前景物写今日的感伤。“无可”两句说:看着春花凋落,春光易逝,深感无可奈何;又见燕子呢喃归来,好像是曾经相识,更教人情怀难堪。这里所写的花与燕,都是词人亲眼所见的真实景物,同时又有隐喻、象征的意味。古人常以花来比女子,“花落”,也就隐喻佳人的杳然无踪或是已然辞世;“燕归”,既补写出去年欢会时有燕子在场,所以说“似曾相识”,同时也反衬出伊人未归所引起的怀念、伤感之情。可见这两句妙在物我交融,情景混一,亦兴亦比,显隐相映。细加品味,在写景抒情中,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对春花凋落的无可奈何,使人感触到人生中很难阻止一些美好事物的消逝;似曾相识的燕子归来,又教人体悟生活中仍然会有另外一些美好事物出现。花开花落也令人联想到人生的生离死别,盛衰浮沉,亦如同大自然的运动变化、新陈代谢一样,是一种规律,不以个人的情感、愿望或意志而转移,从而启迪人们以一种乐观的、理性的态度看待自然与人生。以上这些感发人们深刻、辩证地体验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隐藏在生动具体的情景描写之中,所以韵味含蓄,耐人细品。
这一联是对仗句。在对仗中,用实词作对比较容易,用虚词对难度较大。难在虚词很少,意义比较抽象,这两句竟能以几乎全是虚词组成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两个成语上下相对,再加上“花落去”与“燕归来”,意蕴相反又前后连贯,一悲一喜,一抑一扬,形成工丽又天然的妙对。令人击节叹赏。所以卓人月《词统》卷四评云:“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也赞曰:“‘无可’两句,虚对工整,最为昔人所称。”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这两句出自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春,晏殊以故相之尊移知陈州(今河南淮阳),于西园隙地种植莎草,并作《庭莎记》一文,这首词也是同年春夏间所作,抒写酒醒人散后于恬适自得中略带闲愁的心情。词的前五句所写都是酒醒人散后的景象,最后一句叫醒全篇,点明题旨。上片写小阁燕过,花落庭莎,阑影入波。这一系列的景物意象,都表现了酒醒人散后庭园环境与词人心境的闲静安适。它们有由内到外、自上而下、从空中到水面的空间变化,反映出词人视线的移转与心绪的流动。如果说上片主要写眼中所见,那么下片“一霎”两句转笔写身上所感,耳中所闻。“好风”,是使人感觉舒适的轻风。“圆荷”,是新生的小而圆的荷叶,又称荷钱。这两句对仗工整精致,铢两悉称。“几回”对“一霎”,又是互文见义。“疏雨”对“好风”,“滴圆荷”
对“生翠幕”,可谓毫发无憾。这两句在写景中透露出词人锐敏的外在观察力、感觉力,以及极精致的内在感受力。从翠幕忽然微微摇动,并溢散出丝丝凉意,他立即察觉到这一霎间好风来了。句中这个“生”字用得生动微妙,它体现了词人感觉敏捷,感受精微。如果改用“吹”、“掀”,“翻”等动词,就显得太粗、太狠重、太直露了。下句写疏雨,它的声音是细碎的,甚至是时断时续的,而疏雨洒落新荷之声更为轻微,可是词人还是听到了,而且听了“几回”,可见他聆听之专注、长久,可知他心境之闲,环境之静。“几回”句从五代孙光宪《思帝乡》“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句化出。“圆荷”比“团荷”更形象。“打”字太猛烈,同“疏雨”不适应。晏殊换以“滴”字,感觉就有精细与粗疏之别。“滴”,准确地描状出疏雨洒落圆荷上的细碎轻微之声。正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一样,“滴”字是声音短促幽细的入声字,诵读起来,唇吻间仿佛有疏雨竹露滴落。这两句以风生翠幕的动态和雨滴圆荷的声音,反衬出酒醒人散后的清静环境和词人闲适中略显落寞的心情,从中可见词人的敏慧诗心和雍容气度。这是很有艺术个性的情景交融的佳句。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这两句出自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全篇抒写伤春念远之情。上片首句“一向”,即一晌,一会儿。词人直抒春光易逝,人生有限,盛年不再。次句说,在这短暂浮生之中,即使是寻常的离别,也使人怅恨销魂。第三句说,既然愁苦难免,不如苦中作乐,对酒当歌,自遣情怀。这三句一气呵成而笔意回曲,如近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所评:“如石梁瀑布,作三折而下。……半首中无一平笔。”换头“满目”两句,设想自己登高远望辽阔的河山,只能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归去匆匆。结拍句说,与其徒然感伤,还不如在歌筵酒席之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吧。
近代词学家吴梅在《词学通话》第七章中特标举“满目”两句,认为比晏殊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之知,却没有具体阐释胜在何处。我认为这两句同“无可奈何”一联,各有佳处,难以轩轾,其妙有以下几点:
第一,词人将“满目山河”与“落花风雨”,同“念远”、“伤春”分别组合、映照,使物与我、景与情水乳交融。“念远”与“伤春”四字点睛,点出了全篇主题。“空”字、“更”字,作为副词修饰念远、伤春,使词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倍加强烈深厚。正如钟陵先生所作的细致分析:“‘空’字、‘更’字,前呼后应,‘更’是‘念远’再加上一层‘伤春’,形成双重感伤的组合,加浓了感伤气氛,‘空’兼指‘念远’、‘伤春’都是徒然,是反复体认后的自我悟识。”(《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第二,这两句不仅感情深厚,而且情中有 …… 此处隐藏:256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知识积累]高中常见熟语的分类(高中常用熟语)
- [知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
- [知识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 [知识积累]歌舞(歌舞伎町一番街)
- [知识积累]备考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在高考
- [知识积累]语文差错“嬛”字被误读(语文差错纠纠
- [知识积累]古代月份名称(古代月份古称)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 [知识积累]词的学法(词法概述)
- [知识积累]“不能自已”不要错成“不能自己”(不
- [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知识短句改长句技巧(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中国姓氏的的形成(中国姓氏的形成)
- [知识积累]唐代文学(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它
- [知识积累]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高三文言文阅
- [知识积累]怎样读准多音字(多音字怎么掌握)
- [知识积累]两汉文学(一句话概括先秦两汉文学)
- [知识积累]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漫谈红
- [知识积累]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
- [知识积累]诗人王维简介(诗人王维简介及生平事迹)
- [知识积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与“名正言顺
-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知识点总结2025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5
- 蚊子和狮子知识点整理最新 蚊子和狮子
-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总结最新 史记经典名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最新 小学
-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名言警句50篇2025(高
-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梳理2025 济南的冬天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 2025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
- 小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知识点梳理2025(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练习最新(荆
-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知识点梳理2025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梳
-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大全最新(高中语文名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知识点总结2025(
- 2025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