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稿件大全 >

党课讲稿:对党忠诚 干净做人 做新时代勇于担当的好干部(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8
导读: 第三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别人不负责,我想负责也负不起来;大家都不负责,我一个人负责也白搭。这种观念,错在把个人责任与他人责任,与集体责任割裂开来看问题。一个单位的工作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分工。有分工就必然

  第三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别人不负责,我想负责也负不起来;大家都不负责,我一个人负责也白搭。这种观念,错在把个人责任与他人责任,与集体责任割裂开来看问题。一个单位的工作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分工。有分工就必然有负责。各担其责,人人负责,才能形成负责任的氛围,才能干好工作。责任要共同承担,只有共同承担责任,才能共享荣誉,共享福利。集体是由个体构成的,离开每个成员的责任心,这个集体就难以形成一个负责任的集体;每个成员都负起责任来,这个集体的责任才能落到实处。不是别人不负责我也不负责,而是别人不负责我更要负责,大家共同扛起集体的责任。管理学上有个责任链效应:一个工作流程上,每个环节是一个乘数,其责任心就是成功系数,所有人的责任心构成一条责任链。工作的成效,取决于这条责任链的强弱,即每个环节责任心乘积的大小。就像数学题中5个90%的乘积是59%一样,如果哪一个参与者消极懈怠,不能百分百尽职尽责,那么整体目标就很可能落空。

  当然,我们讲责任心,也要讲责任制。一个单位,不能让负责任的老实人吃亏,让耍滑溜肩的聪明人得便宜,这是不正常的。要健全制度,提供人人尽力、个个负责的制度保障。让负责者得实惠,让失责者受惩罚。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不要求大家“先天下之忧而忧”,不要求大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希望每一位同志都能担当、敢负责,都是充满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同志。

  第三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读书学习

  社会进步了,各种矛盾纷繁复杂,矛盾与矛盾之间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因果转化,互为因果的情况错综交织,不学习搞得懂吗?而且我们记忆的错误,假象的笼罩,理性的迷失,都可能遮蔽真相,怎么样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能靠学习。我们仅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勤奋努力的工作以及探索创新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方法、丰富的经验、成熟的理性和批评性的素质。科学的方法来源于理论和书本的学习;丰富的经验来源于向实践的学习,来源于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成熟的理性和批评性的素质都来源于学习的积累和养成。我们知之不多、思翼难展,缺乏举一反三之见,就是因为我们学习所获不多。“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没有学习的压力去提升自己,是因为我们求知的危机感、紧迫感没有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和行动。这里我仅就读书讲三点:一是为什么要读书,二是读什么书,三是怎样读书。

  (一)为什么要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尽管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但有一些普遍的、有规律的东西是可以总结的。

  首先,读书可以获取知识。有人说,一个有知识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我认为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大家都知道犹太人的故事。全世界的犹太人只有1600万,比我们省的人口还少1000万,但却出了很多世界级的名人,像大家熟悉的耶稣、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肖邦、门德尔松、毕加索、比尔盖茨、基辛格等等,都是犹太人。以色列国土面积那么小,被阿拉伯世界紧紧包围,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国土面积越打越大,国家实力越打越强,犹太人为什么这么厉害?靠的是什么?是知识。这个民族非常注重读书。他们认为,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惟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财产。犹太人的家庭很重视读书,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 然后叫小孩去亲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意识到书本是甜的, 所以犹太人从小就特别爱看书。犹太人甚至会在墓地里放上一本书,因为他们认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死去的人也会从坟墓里爬出来看书。

  大家可能觉得自己本科、研究生毕业,甚至读了博士,学到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完全可以应付工作。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你读的书越多,就会比别人知道更多的事,明白更多的道理,发现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就越强。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有没有好好读书、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一定得多读书,只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尝到有知识的甜头。

  其次,读书可以提高本领。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写文章、干工作或者发言的时候经常会感到紧张,底气不足,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读书不够,学识不足,才华不灵,出现“本领恐慌”。这个词是毛泽东同志说的。1939年,他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他把一个人的能力和学识比喻成“铺子”,把读书比喻成“开铺子”,如果铺子里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用完了,所以要经常进货,不进货就要关门大吉,告诫我们要用人类最丰富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没有哪一个人的本领,不是靠学习得来的。康熙皇帝是极有本领的一代帝王,大臣称赞他的能力“由天授,非人力可及”,意思是说你的本事太大了,是天生当皇帝的料。他立即反驳:“朕亦不过由学而能,岂生而能者乎!”意识是说我的这点本事都是学习的结果,哪有什么生来就能力高强的人。看来他这个人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不吃吹吹捧捧那一套。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本领,也得益于读书学习。他不仅善读有字之书,而且善读无字之书,善于总结经验,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而使他由一个没进过一天军校的师范生而能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三,读书可以带来乐趣。古人称人生有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件事乐则乐矣,却很有限,比不上读书给人带来的乐趣那么长久。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别的事情时间长了以后食之无味,只有读书像一坛老酒,时间越长,越是那么醇厚,越是那么清香,这是深得读书之味的至理名言。作家杨绛在丈夫钱钟书去世后,闭门谢客,潜心读书。关于读书的乐趣,她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读书好比隐身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书中的世界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的多好。 …… 此处隐藏:94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党课讲稿:对党忠诚 干净做人 做新时代勇于担当的好干部(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43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