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大全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赓续百年红色血脉专题党课讲稿(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9
导读: 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不负人民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跨越百年坎坷而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绝对信任和无条件

  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不负人民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跨越百年坎坷而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绝对信任和无条件拥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人民群众宁愿牺牲生命也要保护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无私为党提供生活资料和援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人民群众凝聚力量实现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是人民群众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无法离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为己任,后又经历打土豪、分田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问题,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用实际行动诠释“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党与人民同舟共济、共同进退。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蕴

  要精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蕴,必须将其置之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发展史、创造史中。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间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辉煌成就,究其根源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长久激励。新时代,我们要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接续伟大征程,凝聚核心力量。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蕴绝不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舞台和限定的时空阶段,对党的建设、国家发展和人民面貌具有深远历史价值和长久的现实影响。

  (一)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是为人民利益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百年发展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同人民群众就紧紧依靠在一起,为了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2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以嘲笑的口气说:“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成功。”而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解决了人民吃饭的难题,新时代的中国更是从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到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高速发展背后的根源是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生动诠释,是中国共产党不辜负人民选择的全面注解。今天的中国正跨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高瞻远瞩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仍然需要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是提高党的政治认识、强化党组织建设和严格党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遵循。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党的纪律,承认党的纲领,践行党的政策,恪守政治纪律,突出对党忠诚,不断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次,强化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加强组织建设关键是要依托制度。健全完善制度才能更好地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最后,加强党风建设。党风建设是指导政风建设、引领民风建设的关键,群众路线是衡量党风建设的重要标尺。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永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政治本色的重要保障,是擘画新时代蓝图的如椽巨笔,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伟大力量。

  (二)正确历史观和科学实践观相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体现了正确历史观和科学实践观的统一。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将其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正确把握党的百年历史发展主线、主题和主流,不能以少数支流来掩盖主流发展,更不能以现实主流代替支流存在,不能因个别现象忽视本质探索,更不能因本质问题而回避现象分析。党在百年历史发展中,有过曲折,有过失误,有过彷徨,但恒久不变的是坚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丝毫没有自己私利可言,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巨大贡献,这就是百年党史的主题、主流和主线。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救国于危难之时、救民于水火之中,走过披荆斩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穿过顶风冒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越过栉风沐雨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迎来了意气风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它是正确历史观和科学实践性的统一,是无数人民群众用生命及汗水谱写的奋进之歌,是指引党和人民科学实践的行动指南。回首百年征程,英勇无畏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始终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向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路,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突破“洋教条”、打破“土教条”,创造性地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践的科学性,以不断创新的智慧和巨大的勇气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遵循的发展路径。如今中国共产党又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即将书写人类文明史上的新篇章。“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当然,我们必须清楚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实现绝不是轻轻松松的,前方面临各种未知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实践观,以全面的、辩证的历史观积极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以科学的实践观强化历史定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让伟大建党精神在新征程中闪耀出更为夺目的光辉!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党的精神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的出色运用,是积极探索规律和实现目的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改造千疮百孔的中国为己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国人走出愚昧和无知,打破了照抄照搬、全盘西化的迷梦,敲醒了固执坚守复古主义的警钟,以唯物论和辩证法彻底改造了中国人的主观世界,拉开了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巨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启“以俄为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按照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当时我们党的主要选择。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论十大关系》正式打破苏联模式的禁锢,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社会的建设规律。毛泽东同志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从“以俄为师”对苏联模式的盲从,到“以苏为鉴”积极探索本国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积极探索规律与实现目的的有机统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更是创造性地运用社会 …… 此处隐藏:365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赓续百年红色血脉专题党课讲稿(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20325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