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大全 >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复习资料(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1
导读: 解析3:答案B。题目详解:统计性歧视的关键信息是通过群体的典型特征推断个体具有的特征。A项是推断群体的特征,排除。C项,不存在群体的典型特征,专家的观点是今年的降水量与往年的平均值持平。D项也是对群体的典

  解析3:答案B。题目详解:统计性歧视的关键信息是通过群体的典型特征推断个体具有的特征。A项是推断群体的特征,排除。C项,不存在群体的典型特征,专家的观点是今年的降水量与往年的平均值持平。D项也是对群体的典型特征的推断,排除。B项是从群体推断个体,符合定义。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析4:答案C。题目详解: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为对应关系,“柳宗元”是“文学家”,是人物和历史地位的对应。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C,“吴承恩”是“小说家”。A中“马致远”是戏曲家,并非“文学家”,不构成对应;B中“司马迁”是史学家、文学家,并非“诗人”,不构成对应;D中“龚自珍”是诗人,并非“史学家”,不构成对应。故正确答案为C。

  解析5:答案C

  解析6:答案B

  解析7:答案C。题目详解:保卫处实施这项计划目的有二:(1)缓解春节期间保卫处人员不足的压力;(2)想为这些贫困大学生缓解经济压力。A项、D项质疑了“(2)”;B项质疑了“(1)”。C项不能够质疑保卫处这项计划。

  解析8:答案C。题目详解:首先将“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定位第二段,这个插入语是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在大部分历史中,人们一直受限于他们的地理范围。没有到世界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对远远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观察是艰难的”这句话,即强调对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观察的艰难性,故选C

  解析9:答案A。题目详解:第一个空很显然应填入“所以”。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因此得出A项正确。

  解析10:答案D。题目详解:AB根本就不是“组织”,C“校学生会”是个正式组织

  解析11:答案D。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主要考察句子成分多余。A、B、C均是句子成分多余。A项“防备展览馆及珠宝店的重物品免遭盗窃”、B项“切忌不要粗心大意”有语病,应分别改为”防备展览馆及珠宝店的重物品遭盗窃”和“切忌粗心大意”。C项“肯定被告有罪”与“否定被告无罪”语意重复。

  解析12:答案D。题目详解:题干中的两个词属于同一事物不同称谓,选项中“杜鹃花”、“映山红”也是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称谓,故选D。

  解析13:答案B。题目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论证类题目。本题干的论点是“本市计生部门最近10年的工作肯定出现了不小的问题”,而支撑其的论据是“该市10年前的男女性别之比为1.02∶1,而现在这个比例迅速上升为1.39∶1,远远高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将四个选项代入,A选项中本市重视,经常开会,实际上开会与工作是否出问题没有必然联系,好坏结果均可能出现,不能确定,排除;B选项中提到到城市来的男民工大大多于女民工,导致比例的增加,而非计生工作的问题,达到动摇的效果,正确;C选项中提到的B超选婴,确实是计生问题,达到的是加强效果,排除;D选项中所实行的政策不应该使比例上升,计生可能出现问题,达到的也是加强效果,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解析14:答案B

  解析15: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42条第1款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6条规定:“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本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解析16:答案B。题目详解:题干论点是“婴儿在他们会说话之前就已经变现出了至关重要的社会判断能力”论据为“几乎每个婴儿都选择了帮助别人的玩具娃娃”,要想从实验差异得出最后的结论,应在给婴儿看视频之前排除玩具娃娃本身对于婴儿作出选择的影响因素,达到排除他因的效果,所以B选项“如果事先不让这些婴儿观看视频,他们选择中立、捣乱或者帮助别人的玩具娃娃的概率没有明显差别”符合要求,为隐含前提。

  解析17:答案C[解析]法律与科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科技为立法提出了新问题,为司法提供了新技术,科技促进法律观念的更新,促使法律方法的进步,但是科技的发展变化并不能直接改变法律本身。另一方面,法律也规范管理着科技活动,调整着科技竞争,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并抑制科技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但法律的发展变化也并不能直接影响改变科技的发展。故选项A、B是错误的。此外,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法律如何更新,二者都以一国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为基础,具有某种地方性和特殊性。故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综上可知,本题的答案为C。

  解析18:答案D。题目详解:根据“从众”定义中的一句“从众,即群体能产生压力,使人们的思想在压力下趋于一致。”可以看出从众是在压力下放弃或违背自己的意愿。A、B两项文中未提及,C项过于绝对。

  解析19:答案D。题目详解:第一句总括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的研究,并得出了“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这一结论。第二句话讲述的科学家们找到的化石标本及证明的内容,正是对第一句的“来龙去脉”的具体解释说明。符合的只有D项。

  解析20:答案C。题目详解:第一步:将选项逐一带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A中前面部分是包容关系,后面部分是无明显逻辑关系;B中前面部分是包容关系,后面部分是无明显逻辑关系;C中前面部分是包容关系,后面部分是包容关系;D中前面部分是包容关系,后面部分是无明显逻辑关系。第二步:逻辑关系相同即为答案根据第一步可知,逻辑关系完全相同的是C,故正确答案为C。

  解析21:答案C。题目详解:(1)试题要求根据一个现象推出结论。简明概括题干现象做分句(条件):现象(分句):有专家发起取消中医的运动,认为中医不求进步,不属科学;滥用资源;不仁不义,欺骗患者。(2)A、D都是对现象中观点的反驳,不是从现象推出的结论,排除ABD。(3)从一个个例现象,不能推出具有全称含义的B项,即;部分不推全。答案为C。(4)C项符合试题要求,首先针对现象该言论出发,然后推至反映出一些面临的困境,符合部分不推全的不完全归纳原则。至于中医的困境是什么并没有断定,起码遭遇激烈质疑的本身也是一些困境。

  解析22:答案D。

  解析23:答案C。题目详解:关键是“导致了与预期相反的社会现象大量出现”。A与预期相同。B不是社会现象。D看不出预期。只有C本想传达用水不紧张的信息,反而让居民理解相反。

  解析24:答案D。题目详解: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中心句就是材料第一句话“闪电是人类的清洁工”,后两句是对第一句的分述。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D。

  解析25:答案C。解析:根据《民诉法》第12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因此,本题中未成年的民事案件应当公开审理。

  解析26:答 …… 此处隐藏:121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复习资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20323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