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大全 >

事业单位招聘真题及答案_练习题库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2
导读: 一、判断正误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答案】错误 【解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以本题错误。 2.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 【

  一、判断正误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答案】错误

  【解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以本题错误。

  2.“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

  【答案】错误

  【解析】把“发展是硬道理”,仅仅简单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以致单纯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甚至在经济领域也只强调速度,而忽视结构、质量、成本、效益等因素,结果出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的不平衡。因此,对于科学发展观必须作全面、深入、准确的理解,要避免囫囵吞枣式的照搬照抄。所以本题错误。

  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答案】正确

  【解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大。所以本题正确。

  二、简答题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它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解析】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简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解析】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基本原则(即六个“必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正确把握这些基本原则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要加以正确把握。

  4.简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一、确立公平正义的价值标准;公平与正义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公平的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二、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首先要重视法治和民主政治,其次,政府要确实转变职能,由直接管企业、管生产和分钱、分物的微观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实现由管理主体向服务主体的转变,理顺、明晰权责关系,防止和反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再次是完善社会组织。三、提升社会道德和诚信水平。四、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立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生产力水平较高、人民生活富足的和谐社会。

  三、论述题

  1.试述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个方针,三个转变:一是转变以投资、出口拉动,转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二是由主要以第一、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由主要以消耗物质资源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一个方针是坚持走新型工业传统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首先,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仍会存在,因此,中国不应放弃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我们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出卖技术而不是劳动力。只有让我们的竞争优势有不可替代性,才能让保证我们的地位,从而使我们把握主动权,提高企业员工待遇。当然,企业也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一批“有技术含量的”人才。主要有: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努力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界限,通过联合投资、联合生产以及专业化分工协作等手段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规模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长企业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内在动力,使企业自觉地加强管理,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使实现集约型增长的有效手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体制转变: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建立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住房制度建设;健全规范社会中介机构,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基础条件,要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结合国情,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提高。

  我国还应当调整好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鼓舞国人消费,提高国人的消费水平,拉动内需,减小我国产业对外需的过度依赖。中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其他国家觊觎的市场,我们自己又怎能放过?经济制度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远不只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改革中许多问题都极其棘手,正如垄断行业的改革等等,都面临极大的阻 …… 此处隐藏:319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事业单位招聘真题及答案_练习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203225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