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大全 >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彩9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2、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2、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先由蜡烛燃烧,引出问题一“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接着介绍三位化学家对此进行的研究,并着重介绍拉瓦锡的研究实验原理。进而提出问题二“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提出两个探究实验①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和探究实验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实验并感悟质量变化的关系,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问题三“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哪些结论?”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确实如此吗?”进入第二流程。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①确定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

探究实验一:天平、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镊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学生对两种方案分别实验后发现,第一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变大;第二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不变。“究竟哪一种方案的结论正确?”让学生对方案展开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

经讨论得出:第一种方案有缺陷,因为没有考虑白磷燃烧后重新进入敞口容器的空气质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质量变大的结论是不准确的;第二种方案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整个操作

过程中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换,实验过程严密科学,结论令人信服。

探究实验二:天平、锥形瓶、气球、铁钉、硫酸铜溶液。

学生对探究实验二设计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也就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两种方案的结果都是生成物质量不变。通过讨论得出:在常温下反应水分蒸发带来的质量误差可忽略不计。

刚才两个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什么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即进入第三流程。

(3)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接着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大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切记不要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类隐含的物质。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②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③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

第1题意在突出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中;第2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第3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两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应用

纸张燃烧完后灰烬质量小于原来纸张,为什么?

镁带燃烧完后白色生成物质量大于镁带,为什么?

篇六: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六

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的过程。"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节选自全日制普高教科书<<化学>>第二册第二章,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碳族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硅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联系c的知识来学习硅的新知识。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a、理解并掌握晶体微粒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与晶体类型的关系,晶体类型与晶体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

b、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习硅元素性质知识的方法

c、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会将平面图想象成为空间结构,又能将空间结构表示在平面图上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都有一定乐于展示自我。在本节课的概念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与乏味感。

由于理论性较强。采用互动式教学 理论性较强,用图片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程,我准备请同学在课前对景德镇陶瓷。秦始皇兵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早请同学作介绍后,我将给他们较为具体的去陈述中国陶器的历史。从而引出现实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质。

2、丰富知识的外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阅读课本,并请学生归纳课本内容并回答

提问如"谁知道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谁知道硅在宇宙范围内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借助于多媒体向同 …… 此处隐藏:365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彩9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20312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