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学习心得感悟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古今谋略第一书《素书》,我将从如下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素书的重要性
素书相传为秦(qín)末隐士黄石公所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可以说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 。素书全文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就是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素书》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仿佛醍醐灌顶,令人豁然顿悟,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在这里我推荐在座的每个人读上一读。参透书中道理,肯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黄石公写成此书后,将书传给了东汉张良,并告诉他“认真研读此书将来你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张良得到此书后也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由于全文篇幅短小,没过几天,张良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辅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的也是《素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这段故事越传越神,《素书》也就被后来人说成了“天书”。张良只不过用了书中十分之一、二的智慧就帮助刘邦成就了大事,官封留侯。
《素书》中说:"阴计外泄者败",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答应封韩信为齐王,成功地拉拢住了韩信,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
《素书》中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尽快封雍齿(刘邦的随从后投靠魏国最后降刘邦)为侯,这样让所有人都有得赏的希望;
《素书》中还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停止分封六国的后代了;
《素书》中又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告知吕后必须招揽商山四老来辅助太子从而拥立太子继位为惠帝。 有的人这是就会说了,这些都是辅佐君王的权术,对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有指导意义吗?当然是有的!
《素书》中说:“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意思就是当你遇到可能引起别人猜疑的问题不躲避,不退缩,要处乱不惊,临危不乱,果断处置。工作中的误解委屈都是难免的,凡成大事者,必然要有担当一切的胸怀。在利益面前,要坚定自己的操守,不要做见利忘义的小人。
《素书》中还说:“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意思是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划。人如果没有长远见识的睿智,必是为眼前的事情担忧。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做事情之前没有对未来的预测,那么到了危机出现的时候,由于没有准备只能仓促应付,事情就难办成。
后面还有很多例证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们都会慢慢学习解读,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张良作为《素书》的第一代传人,日夜钻研,反复揣摩,实现了人生的抱负!
刘邦盛赞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惜的是张良一生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传播此书,所以死后随葬墓中。又过了五百多年,西晋时天下大乱,有人盗掘了张良之墓,在墓葬的玉枕中发现了此书。书上封页上有条类似咒语的秘戒,大家也都知道古书上的秘戒既苛刻又吓人。
《素书》的扉页上就写着这样一段话:
警告此书不能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从此素书流传到民间。
《素书》是一本流传了很久的神秘书籍,其来历很不一般,内容也非同寻常,其伴随着它还有很多迷人的神妙故事。
二、素书的由来
据《史记》记载:张良,字子房,韩国人,他的祖父张开地历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的相国,他的父亲张平也曾经是韩国的两朝相国。因为张家做了韩国的五代宰相,秦将韩国灭亡后,少年张良为了报灭国之仇,拿出全部的家财招募刺客,打算在古博浪沙(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刺杀秦始皇,古代皇帝出行通常都坐六驾马车,王侯乘坐四驾马车,而秦始皇树敌无数也有顾虑。出行乘坐的也是四驾马车!这可怎么办?既然都是四驾马车,那就朝装饰最华丽的那驾马车进行偷袭,偏偏秦始皇就没在这辆最华丽的马车上。于是行刺未能成功。秦王大怒,下令通缉刺客的主使。张良在生死的紧急关头,只得更名换姓,逃亡到江苏下邳,在这里结识各方豪杰,以待复仇的机会。后来,张良行游于沂水大桥(今江苏省邳县南)时,偶遇一位身着粗布褐衣的古怪老人。当张良走近时,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丢落到桥下,并故意装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地对张良说:
年轻人,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张良心中很不舒服,但看到老人年事已高,就不予计较,他下桥把鞋捡了上来。老人又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帮他把鞋捡上来了,给老人穿上也无妨。于是,他跪gui下身子将鞋给老人穿上。老人看到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拾鞋,还能谦恭地跪下,为他穿鞋,暗中称赞他胸襟广阔,顺利的通过了考验。夸赞张良说:“孺子可教也!”老人从袖中掏出一部书递给张良,叮咛说:“你认真专研此书,专研透了,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天下将会兴兵起事。再过十三年之后,你与我在济北重逢,谷城山下有块黄石,那就是我。”说完,飘然而去,遁然无踪。张良认真研读此书,后来果真成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军师,辅刘邦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在老人交待后的十三年后,张良随刘邦经过济北这个地方,果真在谷城山下遇见一黄石,于是张良将它搬请回府,视同珍贵的宝物一样供奉起来。张良逝世后,与这块黄石合葬一处。后人尊称这位授书老人为黄石公。
其实黄石公是秦朝末年隐居的一位君子。他博学多才,精于数术。正因为如此,黄石公知道秦qín朝即将灭亡,汉朝将要兴起,所以他需要把这部《素书》传授给一位可托付之人。当然黄石公选择了张良也并非偶然!我个人分析有三点原因:一是张良的家世良好,祖父,父亲都是宰相,因此张良从小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二是张良胆量过人,敢收买杀手行刺秦始皇,如此的深仇国恨,恐怕没几个人敢如此果决!三便是《拾履授书》这一段不难看出张良此人胸怀宽广,面对黄石公的故意刁难不予计较,怀着恭敬之心给老人捡鞋穿鞋,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这样的老人能不能做到呢?正是经过了重重考验,才把书传给了张良。 …… 此处隐藏:88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学
- [心得体会]纪检监察干部警示教育谈体会
- [心得体会]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体会
- [心得体会]学习强国使用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作风纪律整顿学习心得体会5篇
- [心得体会]2019年反腐倡廉教育月心得、感悟、寄语
- [心得体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素书》学习心得感悟
- [心得体会]入党宣誓体会
- [心得体会]《孔子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挂职干部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物业项目经理的工作心得
- [心得体会]“我的祖国我奋斗”_团日心得
- [心得体会]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心得体会2篇
- [心得体会]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及党组织书记培训心得
- [心得体会]《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学习心得
- [心得体会]安全学习心得体会7篇
- [心得体会]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
- [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学习心得
- [心得体会]信息员、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
-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简短文字(整理14篇)
- 战疫示范微党课第五讲观后感开头(集锦
- 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精选12篇)
- 电视剧《爱闪亮》观后感(推荐3篇)(电
- 《血型是否决定性格》读后感(整理16篇
- 电子实训实习体会(共8篇)(电子实训干
- 笨狼旅行记的读后感(共19篇)(笨狼旅
- 党员干部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共16篇)(
- 《茶花女》读后感读书笔记1200字(共12
- 《罪与罚》读后感400字(精选12篇)(《
- 2025年军训夏令营心得体会300字优质(五
- 最新学生睡眠质量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8
- 最新学生玩乐高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学生
- 最新会计做账心得体会(模板9篇)(会计做
- 最新做幸福教师心得体会500字6篇(优秀)
- 2025年肿瘤实习心得体会总结(模板9篇)(
- 学习榜样力量,唱响我爱我的祖国的榜样
- 新进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共17篇)(新
- 爱的教育简短的读书心得(合集5篇)(爱
- 父亲节心得体会(通用12篇)(父亲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