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初中作文 >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19
导读: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主要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大会决定以五星红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主要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

都并改名为北 京,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诞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国内:(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

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

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的时间:1951年9月。

西藏宗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十世班禅)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朝鲜请求

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4、司令:彭德怀

5、过程:五战五捷

6、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上甘岭战役);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8、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

9、抗美援朝的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0、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1、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3课 土地改革

1、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

2、文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考目标要求: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

2、基本任务:(1)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 (1)“一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三厂”: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3)“五路”: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成。

(4)建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西北也建立一批

新的工业基地。

(5)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5、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地位):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底

2、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三大改造的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开始:1953年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4、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1)1956年.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

(1)时间:1958年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3、“左”倾错误泛滥 (1)原因:①对国情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表现: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取得的成就: (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新型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3)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普通一兵”

雷锋。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估计;林彪、“四人帮” 的利用。

2、目的: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它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3、起止时间:1966——1976年

4、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5、指挥机构: “中央文革小组”

6、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7、过程: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了错误的斗争,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和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8、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的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9、表现:停课,停工“闹 …… 此处隐藏:140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zuowen/9581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