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大纲(2)
④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7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 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9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或 a(b-c)=ab-ac 或 a(b+c+d)=ab+ac+ad 或 a(b-c-d)=ab-ac-ad等。
10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1 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n( 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3 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10。
14 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是否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5 多项式的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6 常数项:在一个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7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例如:3x5+8x3-6x+5这个这个多项式中,次数是5.,一共有4项(分别是3x5,8x3,-6x,5)常数项是5.。
8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0 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11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12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13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14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5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 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3x+8=7; 8y+0.5y-10=3;4a+5a+9a=3 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又如:.5x2+3x-9=0;x+y+3z=0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5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可以省略部分)
6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 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③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 7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梳理
⑴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 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
② 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③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④ 解这个方程,
⑤ 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⑵ 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
① 数字问题: 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
② 行程问题: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
③ 工程问题: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 总工作量;
④ 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
⑤ 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利润率×商品成本价或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1+利润率)
⑥ 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X含油率X种植面积
.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形状:方的、园的等
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 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3 常见的立体图形:柱体、椎体、球体等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
4 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5 展开图:识记一些常用的展开图。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6 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7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 角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9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 此处隐藏:363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初中作文]初一学生暑假学习计划范本
- [初中作文]我的老师初一作文700字
- [初中作文]我的初一生活
- [初中作文]初一学生暑假学习计划范本
- [初中作文]初一作文丑小鸭和我
- [初中作文]初一寒假日记500字
- [初中作文]初一开学第一周周记500字
- [初中作文]母亲的爱初一作文600字
- [初中作文]成长的烦恼初一作文
- [初中作文]初一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 [初中作文]初一作文
- [初中作文]大年初一作文400字
- [初中作文]初一《繁星·春水》复习提纲(资料)
- [初中作文]大年初一日记100字精选3篇
- [初中作文]初一周记300字写事
- [初中作文]初一班主任寄语
- [初中作文]初一学习目标怎么写
- [初中作文]初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
- [初中作文]初一学生英语小报图片
- [初中作文]大年初一禁忌
- 爱无处不在初中议论文800字
- 关于台阶的初中议论文800字
- 初中生答案在风中飘荡创新作文800字
- 初中作文小飞侠彼得潘读后感200字(共9
- 初中寒假计划作文400字
- 初中日记350字左右
- 初中关于扬起自信的风帆作文300字:扬
- 开学的感想周记初中200字作文(汇总25篇
-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初中作文800字三篇
- 暑假打工记作文600字初二(严选24篇)
- 周记最难忘的一个老师600字初中作文(赏
- 读书的初中作文550字
- 我最什么的一个人的作文600字初中作文(
- 伴着挫折出发初中议论文400字
- 初中记叙文:有趣的童年400字
- 窗外作文550字初二写景秋天(推荐8篇)
- 中考热点作文题目(赏析9篇)
- 坚强之花作文800字初三记叙文(优选11篇
- 最新初中作文400字左右 初中作文写作方
- 我的家里欢乐多作文600字初中(共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