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设计师个人工作月总结(整理18篇)(设计师个人工作计划与目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导读: 二、团结同事,虚心进取 志海的工作氛围其实很好,同事们在一起相处的很融洽。而且在工作上遇到我经验不足的地方,只要我向同事们请教,大家一定会虚心的教授。能够在这个集体中与大家一起共同进步,还是感到很幸运

二、团结同事,虚心进取

志海的工作氛围其实很好,同事们在一起相处的很融洽。而且在工作上遇到我经验不足的地方,只要我向同事们请教,大家一定会虚心的教授。能够在这个集体中与大家一起共同进步,还是感到很幸运的。我其实有的时候还是很缺乏毅力的,与很多同事比起来我自己也感到比较懒惰。有的时候还缺乏耐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向大家虚心学习,弥补不足之处,希望同事们能多向我提出不足之处,我也会努力改正与大家一起和睦相处,开心工作。

三、工作建议

在设计中,搜集意向资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好的意向资料会使得方案更容易打动甲方,使得方案本身更加饱满,更加完善。但是实际工作做中我发现,同事们虽然平时都积累了丰富的意向资料,可这仅仅是各自为战。我们完全可以把分散在个人手中的资料统一整理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大的资料库,使得每一个人的资料都能为他人所用,而其他同事的优秀资料也能为我所用。所以我的想法是公司专门找一个平台,方便每一个人将自己的优秀资料分类上传,集众人之力,打造一个资料库,方便大家快速查阅,提高效率。

匆忙间,又是一个月转眼而过。经过不懈努力,虽然9月本人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是9月已过,9月还有更多的挑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勤奋学习,艰苦奋斗,为志海设计院尽心尽力,奉献一己微薄之力。

篇5:个人工作月总结

一、需求测试总结

加入到产品化项目组已有两个月之多,参加过完整的需求测试模块-我的云盘,对于需求测试的认识有了较大转变。刚开始认为需求文档仅是我们测试人员熟悉系统的文档,方便后期用例框架和用例的编写,我们应该严格按照需求标准去评判对错,认为需求是产品人员独立定下来的和开发人员以及测试人员无关。但是真正的经历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周期后,会发现之前的认识是很片面的。对于一个产品来说,需求很可能是不断变化的,不是每个需求都是有效的,更不是每个需求开发都能实现的,项目后期一个小小的变更都要付出较大的人力和时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需求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把关,争取做到每个需求都是有效并且可以实现的。目前,我们产品化项目组采用的是敏捷开发模式,这就要求测试人员能够快速应对新的需求,短时间内熟悉功能并提出需求疑问。

对待提出的需求疑问不能坐以等待,作为敏捷测试人员,我们应该是主动去推动产品进行需求答疑,及时组织好需求传递工作。主动性在敏捷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有新的需求就应该主动积极的了解并去思考与它有关联的模块,会不会对已用功能产生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都应该是可验证的,需要将需求中有二义性和需求不够明确的都提出来,解决需求中所有不明确的地方。

真正的了解需求才有资格做测试,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那你提BUG的依据又在哪里?你提的BUG又怎么让开发人员心悦诚服地接受并修改呢?话又说回来,只有明确了需求,也才能真正提出隐藏在软件内部,深层次的BUG,提出那些让开发人员觉得受益的BUG,也会受到开发人员的尊重与欢迎,也才能体现我们测试的价值。否则,不明确需求,在界面上点点,提一些边边角角的缺陷,让开发人员不开心,觉得测试人员没水平,竟提些无关痛痒的BUG,浪费他们的时间,领导也会觉得测试的意义不大。

二、测试能力的提高

从需求测试—用例框架—用例设计,测试的基本能力相比之前有了较大提高。用例框架我是写了又改,重复了很多次,期间很感谢组内的小伙伴给我的指导和意见。记得学科资源后台管理用例框架改了不少于10次,这个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的较为完整的系统框架,刚开始各功能点很零散,没有一个测试主线。学习到一个检查用例好坏的方法,就是自己执行一遍自己的用例,感受一下效果,你会发现很多用例中不合理的地方。测试从UI到功能都需要有一条完整的线路,沿着一条主线走,不至于写出的测试点看起来很混乱。框架的主体有了之后,就需要向里面注入详细内容,结合测试模块的特点,将其细化成一个个用例点。框架有血有肉之后,用例就可水到渠成了,需要注意的是用例语言的描述,一些语言的描述尽量做到大家熟知,用例描述详细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用例的描述对于我们新人来说往往是矛盾的,既要做到所有人都能看懂并会去执行它,同时又要做到步骤清晰明了,没有冗余描述。这其中的技巧绝不是一时半会就可实现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练习,不断的去思考,不断的去学习。

三、个人总结

分配到资源平台项目组这段时间,让我对测试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书本的知识到实际运用中会有许多差距,但是有一些本质的东西还是不变的。《软件工程》中许多关于测试知识当时很难明白,尤其是一个项目中代码开发的工作量确不到工作总量的30%,把很多问题都花费在文档编写、需求分析等等。软件开发不就是写代码实现功能吗,为何做哪些无用功呢?当我参加了项目的实施后,就逐渐的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目前,还存在许多欠缺的地方:1.根据指导人分配的阶段性任务,不能很好的安排每日工作计划,导致实际工作于预期差距较大,需要从每日的计划中吸取经验,逐步完善。2.工作的效率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克服。3.测试技术的极度缺乏,自动化测试、安全测试、性能测试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的主流测试方向,学会这些必须掌握测试技术,至今为止还没接触过。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另外可利用公司的培训增加自己的测试技能。

篇6:个人工作月总结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两个月来,我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练兵,前个月在电编部学习新闻采编,后一个月是在办公室做临时的文秘工作。

首先说说在电编部的工作心得。在电编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仰承的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本以为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人际关系的距离感、层次感只可能加强,但在电编部工作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原先的判断错了。电编部容主任、韦副主任、廖副主任三位领导都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慈父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电编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领导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电编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

3、基本了解 …… 此处隐藏:403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设计师个人工作月总结(整理18篇)(设计师个人工作计划与目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22935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