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意思
篇一:惊蛰
清 明
常 诚
“春雷响,万物长”,3月6日,“惊蛰”是中国传统24节气的第三个节气,之前是“立春”和“雨水”。
所谓“节气”,在《黄帝内经.六节蔵象论》有云:“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意思是大自然气候的变化单元每5天呈一个循环周期,称作“候”,三候是一个“气”,即每15天是较大的一个气候变化单元,这便是“气候”这个名词的最初来源。6个“气”的单元(即90天)称作“时”,指的是一个季节。4个“时”,便是360天,即一年。 在中国传统的24节气当中,排序为奇数的称作“节”,偶数的称作“气”,例如每年第一个节气“立春”称作“节”,第二个节气“雨水”称作“气”,以此类推。从气候的变化角度而言,“节”比“气”的变化更显著一些,因此更重要一些。我们都看过竹子,“节”表现的内涵是交汇和转折的意思,在气候当中,“节”意味着气候的转折点,例如今年2月4日中午立春,下午很明显就起风了。2月19日春节那天正好是“雨水”,很多地方都陆续下起了小雨,空气开始变得潮湿。在传统的天干地支纪月方法中,是以“节”为月的变化点的。例如,2月4日立春进入2015年的第一个阴历月,记录为“戊寅”月,3月6日的“惊蛰”进入第二个阴历月,称作“己卯”月。
按照科学家爱因斯坦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波姆观点:宇宙以三个相互包蔵的层面体现:物质、能量和意义。
中国的哲学核心是“阴阳”哲学,简单来说:“阴”就是物质,“阳”就是能量。仔细想一下,宇宙间有生命的事物不就是一直在进行一种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吗?用中国的哲学来讲,就是阴阳的持续互转。以地球为例,我们乃以生存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太阳通过发光和发热把能量传递到地球上,地球吸收光和热,通过光合作用以及一系列的化学物理作用转化成植物、动物、矿产等等,地球通过公转和自转形成了气候,帮助地球吸收来自太阳的能量形成各种“物质”。例如象食物、矿产等物质都储存了经过太阳而来浓缩的“能量”。人类通过食用或者使用这些“物质”释放出“能量”,以供应人体使用和维持现代社会的运转。 再进一步说:“阳”就是我们直接可以使用的能量,“阴”就是把能量体“浓缩”起来的存储单元,有形的物质一面,但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转化为“阳”才能使用。作为“阳”的能量体,也需要“依附”在“阴”上面才能保存。因此《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意思是所有有生命的事物都是
依附着通过“阴”为载体,包存着一团“能量体”而存在的。仔细想来,这个描述适用于万事万物,尤其是我们人类,就是一个有形的物质躯体包容着一团能量体的“阴阳交合”之体。阴阳持续转化可以顺利转化,生命健康就得以维持。阴阳不能持续转化,生命即宣告结束。中国的哲学讲:“阳为用,阴为体”,意指“阳”是能量体发挥着功能性运作的一面,“阴”是物质体发挥着物质性的一面。
中国的哲学是“大道化简”的哲学,万事万物看起来复杂多样,但本质却是“阴阳”的变化。无论我们进行多复杂的活动,本质就是“阴阳”的变化和转化。因此《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中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意思是万变都不离阴阳转化的本质。
“万物生长靠太阳”,仔细想一下,我们都乃以生存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来源与太阳,太阳直接提供给地球是能量,而非物质。太阳的这个“阳”,便是我们所说的阴阳中的“阳”,把太阳中光和热储存起来变成物质,就是“阴”。中国的古圣先贤把这种阴阳变化的本质和规律高度概括抽象到一部经典当中,称之为《周易》,所谓”生生化化谓之易”,“易”就是阴阳的变化的转化。从“易”字的象形文字看,上面一个日,下面像个月,实际就是阴阳的意思。《周易》历来被尊崇为儒家的首要经典,列为《四书五经》之首。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周易》版本,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亲自为其写序作传,并慨言,人生假使能早读懂《易》,便无大过错亦。
地球的公转形成了一年的四季变化,从阴阳的角度来讲,春天就是一种“阳气(能量)”的生发和生长的季节,经过一个冬天阳气的储藏(阴)的状态,气候变暖,万事万物都开始生长了。很多动物在冬天会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古称“启蛰”。惊蛰象征阴历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即惊蛰之后15天的“春分”,天气就稳定的变暖了。惊蛰过后,春天的气息会变得特别明显,这一点在生活在北方的人们会有特别明显的感受。
从阴阳的角度,春天是阳气生长和生发的时间段,人类是大自然的杰作,因此这个能量场在人体上形成了“肝”这个脏器。主管身体所有“道路”的条达、
通畅。身体上一切有形的在快速生长的物质都属于肝的管理,例如头发,指甲,它们的属性也属于“木”的特征。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也得益于肝提供的能量滋养。无形的一面,魂魄、胆识、仁慈、怒气,情绪的疏导也属于肝来管理。所以从中医的角度,如果出现脱发、抽筋、灰指甲、视力模糊等有形的现象,我们就考虑去治疗肝,如果出现魂不守舍、易怒暴躁、胆怯等无形的一面,我们也要考虑去治疗肝。甚至当一个人表现出不够“仁慈”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补益“肝”的方式让其更仁慈一些。治疗的方法是可以寻找自然界吸收大自然“木”和“阳气生长”特征能量的草药来补益和疏导“肝”,用针法顺着经络和穴位在合适的时间把自然界“木”的能量引入到“肝”。中医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特点都是在“利用自然的能量和法则”,不一而论。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 此处隐藏:86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节日庆典大全]2017南方特大雪灾回顾
- [节日庆典大全]关于国庆节手抄报字
- [节日庆典大全]中元节(七月半)写包称呼
- [节日庆典大全]关于母亲节的感言
- [节日庆典大全]欢度春节手抄报
- [节日庆典大全]重阳节的小故事
- [节日庆典大全]中秋节创意段子
- [节日庆典大全]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
- [节日庆典大全]公司领导在春节聚餐宴会上的祝酒词
- [节日庆典大全]2017年春节员工福利、客户拜访及困难职
- [节日庆典大全]元旦文艺汇演小品剧本
- [节日庆典大全]母亲节
- [节日庆典大全]春节慰问资金请示大全
- [节日庆典大全]教师节座谈会教师代表发言
- [节日庆典大全]幼儿园三八妇女节活动简报大全
- [节日庆典大全]公司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大全
- [节日庆典大全]2017年万圣节节目主持稿
- [节日庆典大全]第29个教师节表彰活动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 [节日庆典大全]2017春节电子小报模板
- [节日庆典大全]晚会节目单模板2017春节




